卷十五下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凡可下者,用汤胜丸散,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诛罚皆禁无过,曰中病便止,则含义至深,戒慎之异于畏蒽,有朱紫泾渭之辨。思邈所谓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圆而行欲方者,庶几大医之习业也。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汤。
下热急于攻实,《阳明篇》主用大承气,而此曰:“宜大柴胡”者,示临病权衡轻重之义。若腹中痛满不甚,则双清胆胃之法,已足解经府之热,固不必峻攻得效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入少阴则邪陷脉内,营阴有立尽之危,急下存阴,又下法之变,非辨证精审者,不可妄攻。
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荡热存阴,则二三日已当急下。攻实通府,待六七日不大便,乃议下之。缓急之辨,非研机综微,不能求法度之适合也。
少阴病,下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汤。
此后贤所称热结旁流之证。胆胃并热,故宜大柴胡法。一作宜大承气者,要在临病消息,不可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