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本经》下品)
【释名】野丈人(《本经》)、胡王使者(《本经)》)、奈何草(《别录》)。
弘景曰∶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以为名。
时珍曰∶丈人、胡使、奈何,皆状老翁之意。
【集解】《别录》曰∶白头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恭曰∶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槿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纛头,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陶言近根有白茸,似不识也。太常所贮蔓生者,乃是女葳。其白头翁根,似续断而扁。
保升曰∶所在有之。有细毛,不滑泽,花蕊黄。二月采花,四月采实,八月采根,皆晒干。
颂曰∶处处有之。正月生苗,作丛生,状似白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而不滑泽。近根有白茸。根紫色,深如蔓菁。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而摇,与赤箭、独活同也。陶注未述茎叶,苏注言叶似芍药,实如鸡子,白毛寸余者,皆误矣。
宗 曰∶白头翁生河南洛阳界,其新安山野中屡尝见之,正如苏恭所说。至今本处山中人卖白头翁丸,言服之寿考,又失古人命名之义。陶氏所说,失于不审,宜其排叱也。
机曰∶寇宗 以苏恭为是,苏颂以陶说为是。大抵此物用根,命名取象,当准苏颂《图经》,而恭说恐别是一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