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
(《本经》中品)
【释名】紫丹(《别录》)、紫 (音袄)、茈 (《广雅》,音紫戾)、藐(《尔雅》,音邈)、地血(《吴普》)、鸦衔草。
时珍曰∶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尔雅》作茈草。瑶、侗人呼为鸦衔草。
【集解】《别录》曰∶紫草,生砀山山谷及楚地。三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今出襄阳,多从南阳新野来,彼人种之,即是今染紫者,方药都不复用。《博物志》云∶平氏阳山,紫草特好。魏国者,染色殊黑。比年东山亦种之,色小浅于北者。
恭曰∶所在皆有,人家或种之。苗似兰香,茎赤节青。二月开花紫白色。结实白色,秋月熟。
时珍曰∶种紫草,三月逐垄下子,九月子熟时刈草,春社前后采根阴干,其根头有白毛如茸。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明;花过时采,则根色黯恶。采时,以石压扁,曝干;收时,忌人溺及驴马粪并烟气,皆令草黄色。
根 【修治】 曰∶凡使,每一斤,用蜡三两溶水,拌蒸之,待水干,取去头并两畔髭,细锉用。
【气味】苦,寒,无毒。权曰∶甘,平。完素曰∶苦,温。
时珍曰∶甘、咸,寒。入手、足厥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