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下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己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属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法,主治在散上焦水气,惟水寒射肺,外内合邪之证宜之。后贤以本论治咳,只此一法,用以施治内伤之咳,反叹古方不足以治今病,其说愈支离矣。
中风往来寒热,伤寒五六日以后,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烦心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属小柴胡汤证。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属小柴胡汤证。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解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各经皆有系在少阳之证,以三焦为六府之所与合,而自太阳转属者尤多。凡各经邪连少阳,皆可转阳枢而病解。观上三例,知太阳邪少,则但取小柴胡法,不必兼顾其表,惟偏重太阳之证,乃用柴桂复方之法。盖腠理通则皮毛自和,皮毛开或腠理仍闭故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少阴发汗为变例,故叙于诸证之末。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利小便发汗。
五苓之用,在转中府,以通表里上下水道之阻,故具利小便发汗之功,亦分消水气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