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自此以下,可与不可诸篇,汇病由体变之例,示汗下妄施之戒,教后贤以通贯活法,随证消息。所谓疾病至急,仓卒寻按,其要难得者,明检方不足以应病变,学者当于读论之时,每一病必综合各证(如各经皆有头痛,各经皆有发热之类。病者总名,证者分候),析其异同;每一法必参稽诸变(如同一误汗,而汗后之病变不同),揣其源本(《脉法》曰:本之不齐,在人体躬,必揣本乃得知源),有同名而异病,有同经而异脉,其形相象,根本异源,源之不知,触途成误。此师所以重集可与不可方治,乘示医律,比之分系于三阴三阳篇中者,此易见也。又时有病象繁杂,不可归经,今亦出于可与不可中,又不止是三阴三阳之正病也。读论之法,必当以脉变证变,参伍错综,臂之头痛项强,皆罗列于目前,举一脉浮,而各种之脉浮,皆仿佛于指下,因熟得精,因精见巧,则料度府藏之明,独见若神之妙,庶可循规矩以求之矣。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此寒热内陷少阴之证。少阴为精气性命之源,误汗则下厥上竭,故禁汗以少阴为首。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浮紧为表实当汗之脉,兼尺迟则里虚血少,肾气内微。故凡当汗之证,必先审尺中应指有力,乃为脉气内充,根蒂牢固,发汗始无亡阳之虑。若尺迟则下焦虚,不可汗也。
《内经》举疝脉大急沉,尺涩而不应者,便当温里,知相对斯须,按寸不及尺者,凶凶嘻嘻之祸,有不胜言者矣,假令尺迟而表证又急,不可汗又不可不汗,则当权衡于标本轻重之间,相体消息,以求实里达表之法,俾阴阳和而濈然汗解,是在制方之化裁云尔。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脉微则气血上下俱虚,不可发汗,较为易见,故系之前例之末,但世有舍脉从证之论,则脉微发汗亡阳之变,当亦不胜指数,此医律之所以宜申戒于谆谆也。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厥发汗,躁不得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