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自命出
凡人虽有性,心亡奠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奠。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知 情 者 能出之,知义者能内(入)之。
好恶,性也。所好所恶,物也。善不善 性 也,所善所不善,势也。凡性为主,物取之也。金石之有声, 弗 扣 不 鸣, 人 之虽有性,心弗取不出。凡心有志也,无与不 可, 性 不 可独行[1],犹口之不可独言也。
牛生而长,雁生而伸,其性 使 然, 人而学或使之也。凡物无不异也者,刚之柱也,刚取之也。柔之约[也],柔取之也。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
凡性,或动之,或逆之,或交之,或厉之,或出之,或养之,或长之。凡动性者,物也;逆性者,悦也;交性者,故也;厉性者,义也;出性者,势也;养性者,习也;长性者,道也。
凡见者之谓物,快于己者之谓悦,物之势者之谓势,有为也之谓故。义也者,群善之蕝也。习也者,有以习其性也。
道者,群物之道。凡道,心术为主。道四术,唯人道为可道也。其三术者,道之而已。
《诗》、《书》、《礼》、《乐》,其始出皆生于人。《诗》,有为为之也;《书》,有为言之也;《礼》、《乐》,有为举之也。
圣人比其类而论会之,观其先后,而逆训之,体其义而节度之,理其情而出入之,然后复以教。教,所以生德于中者也。
礼作于情,或兴之也,当事因方而制之。其先后之舍(序)则义道也。或舍(序)为之节则也。
致容貌,所以度节也。君子美其情, 贵 其 义,善其节,好其容,乐其道,悦其教,是以敬焉。拜,所以 为 ? 与,其谀度也。币帛,所以为信与证也,其词义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