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之東部,漢、回、蒙、番雜處,以通婚媾,血統泰半混雜,幾難以人種分析之。番族之羌渾種、北蕃種,蒙古之和碩特種、土爾扈特、綽羅斯等種,更不必論。即以南部言之,有蒙,有番,有藏,亦不能一一析之也。惟柴達木之土著,悉為蒙古和碩特一種,漢、回、番、藏、纏回及土耳其人之流寓者,無不有其固有之眷屬,其種今尚未淆也。
青海各族中,漢、回容貌語言最易辨別。其睛淡黑,額削,顴骨突起,髭鬚疏而微鬈,膚黃者,為蒙人。其睛黑而突,濃眉,鬚連於鬢,顴骨突起,鼻平,口廣,脣薄,膚黃而粗者,為番人。其睛小而黑,鬚疏,顴骨闊,鼻平,口廣,脣薄,膚黃而粗者,為藏人。其鼻高而眉低,目深睛大,鬚連於鬢,膚蒼粗,而男身長腹大,女身短眉連者,為新疆之回人。【俗呼纏頭回回。】其隆準深眶,身量頗偉,膚色黃白相間者,為土耳其人。
太祖太宗之於滿蒙漢
天命乙丑,太祖諭諸貝勒,有「滿、蒙、漢人今如同室,然惟和洽,乃各得其所」之訓。太宗則云:「朕於滿、蒙、漢人視同一體,譬諸五味調和,貴得其宜。」
上諭謂滿漢非同族
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各署皆有匾,上書某年諭滿大臣等,宜時至大內某宮敬謹閱看某朝所立御碑。後各部多失去,其存者,亦大率以紙糊之。光緒時,某部尚書某以其署翻造大堂,乃見之。旋知宮中所立碑,乃專諭滿大臣,略謂本朝君臨漢土,漢人雖悉為臣僕,而究非同族,今雖有漢人為大臣,然不過用以羈縻之而已。我子孫須時時省記此意,不可輕授漢人以大權,但可使供奔走之役而已。
蠻子韃子
河套工人皆春出冬歸,其留居者,乃地主大戶也。冬時,則集其傭人,以胡麻榨油,入關而販之。其傭人中,有蠻子,有韃子,通力合作,耦俱無猜。蠻子者,漢人之通稱也。韃子者,滿、蒙人之通稱也。蠻子與韃子,漢、蒙語言皆能互通。有時亦往往自稱為蠻子、韃子,猶之各稱其鄉貫,畧不含有他意也。
蒙人相語,嘗呼漢人為喀特拉,為契丹之轉音。蓋蒙古初興,嘗分漢人為八種,而滅宋所得者,猶不在內。契丹本為八種之一,後乃舉以被諸全體耳。
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