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
(《开宝》)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文蛤(《开宝》)、百虫仓(《拾遗》),法酿过名百药煎。
时珍曰∶五倍当作五 ,见《山海经》。其形似海中文蛤,故亦百药煎,隐名也。
【集解】志曰∶五倍子在处有之。其子色青,大者如拳,而内多虫。
颂曰∶以蜀中者为胜。生于肤木叶上,七月结实,无花。其木青黄色。其实青,至熟而黄。九月采子,曝干,染家用之。
时珍曰∶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 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肤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肤木,即盐肤子木也(详见果部盐麸子下)。此木生丛林处者,五 六月有小虫如蚁,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正如初起甚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等。初时青绿,久则细黄,缀于枝叶,宛若结成。其壳坚脆,其中空虚,有细虫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则虫必穿坏,而壳薄且腐矣。皮工造为百药煎,以染皂色,大为时用。他树亦有此虫球,不入药用,木性殊也。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齿宣疳 ,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癣疮,瘙痒脓水,五面鼻疳疮(《开宝》)。肠虚泄痢,为末,熟汤服之药(《日华》)。口吐 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时珍)。
【发明】震亨曰∶五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咳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