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
此示凡坏证上热下寒之变,以太阳少阳并病为多,胆气热而肠寒故也。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此示由误下转寒凝气痞之证,由其人素秉气寒,客邪内陷故也。
伤寒,吐下发汗后,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此示汗吐下后,经虚络郁之变,亦体秉心肝两藏偏虚故也。
阳明病,能食,下之不解者,其人不能食,若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此示凡邪实当攻之证,未有不邪退正亦旋复之理。假阳明病以演释其义,若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者,此医工误攻之过也。虚热误攻,必伤胃气,而证转哕逆。病深声哕之变,多由误攻其热而来。世有恣[juzhuo校注:原作滋]用清凉,全不审胃气强弱,能食不能食之病情,竟有千虚易补,一热难除之论。不解里虚不复,热终不除,执方杀人之弊,可长叹也(如十枣汤主治,后云靡粥自养,知攻之而不能食者,亦医之过也)。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脉迟,由体秉脂盛而卫气行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已见消化失力之象。医但取腹满一证,辄与妄攻,必下后腹满如故,转不能食。凡用下必当审察胃气强弱,下本除满,若屡下而满不减者,便不可更下(亦有热结牢固之证,不在此例)。世有阴结液枯之证,虽大下而便终不通,竟至迁延以死者。由不悟腐秽之去,必藉中气转运之力,故连举两例,以示中府消息之变,临病之工,宜熟玩焉。
夫病阳多者热,下之则硬;汗多,极[juzhuo校注:似应作及]发其汗,亦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