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性狼疮(五例)
西医诊断: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脉象:沉细无力。
舌象:苔白腻,舌质淡。
中医辨证:阴血虚亏,毒热未清。
立法:养阴补血,凉血解毒。
方药:
黄芪一两 黄精五钱 鸡血藤一两 秦艽一两 乌梢蛇二钱 丹参一两 莲子心四线玉竹三钱 白人参二钱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女贞子一两 熟地一两 川连二钱
按上方曾加减使用过冬虫夏草、漏芦、枸杞子、山萸肉等,一个月以后,关节疼痛渐止,低烧渐退,自汗已止,唯自觉仍有头晕。在上方基础上会加减使用茺蔚子三钱,钧藤三钱,川芎三钱 等药连服七剂,头晕亦明显减轻。1973年1月25日复査白细胞计数6500/立方毫米,血沉14毫米/1小时。服药三个月后,强的松每日只服5毫克,病情稳定,门诊继续观察。1974年已恢复半日工作。
【例三】王×,女,23岁,病历号:877620,初次会诊日期1970年10月14日。
患者于1967年因高烧而住xx医院,经检査确诊为“系统性红斑性狼疮”,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稍有控制,数年来时轻时重。近一年来病情有所发展,于1971年6月突然高烧不退,喘憋不能平卧,检查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20次以上/分,心尖部有限局性心包摩擦音,两肺有罗音,肝肿大,在肋下3厘米,脾在肋下1厘米,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受报,经积极抢救,暂时缓解。6月28日心包摩擦音消失,心界仍向两侧扩大,心率70~80次×分,可以平卧,两肺尚有少量罗音,经常感胸痛,憋气,心慌,服“地塞米松”每日5~9片,病情控制不满意。1971年10月14日请赵老医生会诊。当时化验检査:血沉56毫米/一小时,转氨酶123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7单位,非蛋白氮(N.P.N)24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