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唾)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水饮溢出于表。营卫尽为不利。犹伤寒之营卫两伤。故必发汗以散水而后营卫经脉始行。四肢之水亦得消矣。表郁实热者。用大青龙以发之。内蓄寒饮者。用小青龙以发之。虽皆表散之法。而微有不同。不可不辨。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微利则愈。
支饮在膈间。气血皆不通利。气不利。则与水同逆于肺而发喘满。血不利。则与水杂揉结于心下而为痞坚。肾气上应水饮。肾水之色黑。血凝之色亦黑。故黧黑之色而见于面也。脉沉为水。紧为寒。非别有寒邪。即水气之寒也。医虽以吐下之法治。然药不切于病。故不愈。用木防己以散留饮结气。石膏主心肺逆气。人参以助胃祛水。桂枝以和营开结。且支饮得温则行。若邪客之浅在气分多而虚者。服之即愈。若邪客之深在血分多而实者。则愈后必再发。以石膏为气分药。故去之。芒硝为血分药。能治痰软坚。茯苓伐肾利水。而为芒硝之佐。故加之。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支饮阻其阳之升降。郁久化火。火动风生而冒眩也。故用泽泻开关利水以泄支饮。白术和中燥湿。则阳自升而火自息矣。
支饮胸满者。浓朴大黄汤主之。
此即小承气。以大黄多。遂名浓朴大黄汤。若浓朴多。则名浓朴三物汤。此支饮胸满者。必缘其人素多湿热。浊饮上逆所致。故用荡涤中焦药治之。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支饮留结。气塞胸中。故不得息。葶苈破结和饮。大枣通肺和中。以其气壅则液聚。液聚则热结。所以与肺痈同治也。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