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唾)
呕本有痰。呕尽痰去而渴者为欲解。与伤寒服小青龙汤已渴者。寒去欲解同义。今反不渴。
是积饮尚留。去之未尽。故用半夏散结胜湿。生姜散气止呕。千金方更加茯苓佐之。即与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同法也。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胃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水积肠间。则肺气不宣。 郁成热。而为腹满。津液遂不上行。而口舌干燥。用防己、椒目、葶苈利水散结气。而葶苈尤能利肠。然肠胃受水谷之气者。邪实腹满。非轻剂所能治。必加大黄以泻之。若口中有津液而仍作渴者。此痰饮聚于血分。必加芒硝以祛逐之。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
先渴者。因痰饮占据中宫。津液不得灌注于上。肺失其润而然。后呕者。胃中所积之饮。随气逆而上泛也。故用姜、半以涤饮。茯苓以渗湿。湿去则呕止津通而渴自已。此与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小青龙汤已而渴之义悬殊。彼以津液耗损而渴。此以痰气积阻而渴。渴之先后变见。可以推饮之盛衰也。世以半夏性燥。渴家禁用。曷知其有主渴之妙用哉。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巅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瘦人本无痰湿。今巅眩吐涎。明是水积脐下而悸。故用五苓。藉桂之辛温以散之。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下半条专补心下支饮冒眩之脉法。冒属风虚。必无脉实之理。治属饮家。不特泽泻汤一方也。
丹溪曰。痰之源不一。有因痰而生热者。有因热而生痰者。有因气而生者。有因风而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