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脉诀,始自汉张仲景平脉法,宋崔嘉彦衍之,明李时珍删补。及李中梓又补其缺略,删其差谬,复加注释,固巳文简义赅矣。然犹有与经义不合者,今皆删去,其未备者补之。
1.脉为血腑,百体贯通,寸口动脉,大会朝宗。
【注】经曰:脉者,血之腑也。周身血脉运行,莫不由此贯通,故曰百体贯通也。《难经》曰: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死生。寸口者,左右寸,关,尺,手太阴肺经动脉也;为脉之大要会也。故曰:寸口动脉,大会朝宗也。
2.诊人之脉,高骨上取,因何名关,界乎寸尺。
【注】凡诊人之脉,令仰其手,视掌后有高骨隆起,即是关部脉也。医者复手取之,先将中指取定关部,方下前后二指于寸,尺之上。病人长,则下指宜疏;病人短,则下指宜密。因其界乎寸,尺二部之间,故命名曰关。
3.至鱼一寸,至泽一尺,因此命名,阳寸阴尺。
【注】从高骨上至鱼际,长一寸,因此命名曰寸。从高骨下至尺泽,长一尺,因此命名曰尺。寸部候上,故为阳也。尺部候下,故为阴也。
4.右寸肺胸,左寸心膻。右关脾胃,左肝膈胆。三部三焦,两尺两肾。左小膀胱,右大肠认。
【注】右寸浮候胸中,沉似候肺。左寸浮候膻中,沉以候心。右关浮以候胃,沉以候脾。左关浮候膈胆,沉以候肝。两尺沉俱候肾,尺浮候小肠,膀胱,右尺浮候大肠。膻,膻中即包络也。五脏皆一,惟肾有二,故曰两尺候两肾也。然《内经》言腑不及胆者,以寄于肝也。不及大,小肠,膀胱者,以统于腹中也。不及三焦者,以寸候胸中,主上焦也;关候膈中,主中焦也?尺候腹中,主下焦也。此遵《内经》分配三部诊脉法也。至伪诀以大,小肠配于寸上,以三焦配于左尺,以命门配于右尺,其手厥阴包络,竟置而不言,悉属不经。滑寿以左尺候小肠,膀胱前阴之病,右尺候大肠,后阴之病,可称千古只眼也。浮外候腑,沉内候脏之说,详于卷末。
5.命门属肾,生气之源,人无两尺,必死不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