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蚀
日抱
日赤无光
日黄珥
日中黑
虹贯日
月蚀非其月
光武帝《古今注》曰:“建武元年正月庚午朔,日有蚀之。”即更始三年。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蚀之。在危八度。杜预曰:“历家之说,谓日光以望时遥夺月光,故月蚀。日月同会,月奄日,故日蚀。蚀有上下者,行有高下。日光轮存而中食者,相奄密,故日光溢出。皆既者,正相当而相奄闲疏也。然圣人不言月食日,而以自蚀为文,阙于所不见。”《春秋潜潭巴》云:“甲子蚀,有兵敌强。”臣昭案:《春秋纬》六旬之蚀,各以甲子为说,此偏举一隅,未为通证,故于事验不尽相符。今依日例注,以广其候耳。《京房占》曰:“北夷侵,忠臣有谋,后大水在东方。”《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为阴所乘,故蚀。蚀者,阳不克也。”其候杂说,《汉书五行志》著之必矣。《春秋纬》曰:“日之将蚀,则斗第二星变色,微赤不明,七日而蚀。”儒说诸侯专权,则其应多在日所宿之国。《春秋汉含孳》曰:“臣子谋,日乃蚀。”《孝经钩命决》曰:“失义不德,白虎不出禁,或逆枉矢射,山崩日蚀。”《管子》曰:“日掌阳,月掌阴,星掌和。阳为德,阴为刑,和为事。是故日蚀,则失德之国恶之;月蚀,则失刑之国恶之;彗星见,则失和之国恶之。是故圣王日蚀则修德,月蚀则修刑,彗星见则修和。”诸象附从,则多为王者事。人君改修其德,则咎害除。《孝经钩命决》曰:“日蚀修孝,山崩理惑。”是时世祖初兴,天下贼乱未除。虚、危,齐也。贼张步拥兵据齐,上遣伏隆谕步,许降,旋复叛称王,至五年中乃破。
三年五月乙卯晦,日有蚀之,《潜潭巴》曰:“乙卯蚀,雷不行,雪杀草不长,奸人入宫。”在柳十四度。柳,河南也。时世祖在雒阳,赤眉降贼樊崇谋作乱,其七月发觉,皆伏诛。《古今注》曰:“四年五月乙卯晦,日有蚀之。”
六年九月丙寅晦,日有蚀之。《潜潭巴》曰:“丙寅蚀,久旱,多有征。”京房曰:“有小旱灾。”史官不见,郡以闻。本纪“都尉诩以闻”。在尾八度。朱浮上疏,以郡县数代,群阳骚动所致,见《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