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建中三年,哥舒曜欲攻李希烈於许州,师次颍桥,大电雷而雨,营中震不能言者三四十人。驴马死者有七。曜恶之,乃退。
又曰:田悦为魏王受册之日,其军上有云物稍异。马燧等望而笑曰:"此云无知,乃为贼瑞。"
又曰:田悦称魏王,其营地前二年土长高三尺余。魏州户曹韦稔为士长颂曰:公益土之兆也。
《管子》曰:桓公北征孤竹,未至卑耳溪,十里阘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引而未敢发也。谓左右曰:"见前人乎?"对曰:"不见。"公曰:"寡人见人长尺而人形具焉,冠右,袪衣,马前疾走。寡人其不济乎?"管仲曰:"袪衣,示前有水也;右,示涉也,至卑耳之溪,从左涉深及冠,从右方深至膝。"已涉,大济。公拜曰:"仲父之圣若此也。"
《山海经》曰:鹿台之山有鸟焉,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岛溪"。其鸣自呼,见则有兵。小决之山有兽焉,如猿,白首赤足,见则有兵。能山之穴恒出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郭璞注曰:今邺西北有石鼓鸣乃有兵,即此类。)
《淮南子》曰:人主有伐国之志,邑犬群嗥,雄鸡夜鸣,库兵动而戎马惊。(戎马,兵马也。鸡夜鸣而兵马起,气之感动也。)
《六韬》曰:三军无故,旌旗皆前指,金铎之声扬以清,鞞鼓之音宛而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征也。
又曰:纣为无道,武王於是东伐纣。至於河上,雨甚雷疾,王之乘黄振而死,旗旌折阳侯波。周公进曰:"天不祐周矣。意者,君德行未尽,而百姓疾怨,故天降吾祸。"于是太公援罪人而戮之於河,三鼓之,率众而先,以造于殷,天下从之。甲子之日,至于牧野,举师而讨之。纣城备设而不守,亲擒纣,悬其首於白旗。
又曰:武王伐纣,诸侯已至,未知士民何如。太公曰:"天道无亲,今海内陆沉於殷久矣,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伯夷、叔齐曰:"杀一人而有天下,圣人不为。"太公曰:"师渡孟津,六马仰流,赤乌降,白鱼外入,此岂非天非命也?师到〈土每〉(音牧)野,天暴风电,前后不相见,车盖发越,辕衡摧折,旌旄三折,旗帜飞扬者精锐感天也。雨以洗吾兵,雷电应天也。"
《吴越春秋》曰:越王追攻吴兵,欲入胥门。未至六里,望吴南城,见伍子头眉若车轮,目垂光烈,发鬓四张,耀於十数里。大惧,留兵。即日夜半,暴风疾雨,雷电鸣,沙石飞射,疾於弓弩。越军坏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