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四十一 ◎职官部三十九
○中郎将
《汉书》曰:武帝拜张骞为中郎将,使西域。
又曰:宣帝即位,诏曰:"朕微眇时,故掖庭令张贺辅导朕躬,贺有孤孙霸七岁,拜为中郎将。"
又曰:宣帝时,杨惲为中郎将。郎官故事,郎出钱市财用,给文书,乃得出,名曰"山郎。"(山郎,以资财为郎也。山之所出财用,故取名焉。)惲罢山郎,皆以法令从事。有罪过,辄奏免。郎官化之,莫不自励。
又曰: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节过蜀,县令负弩前导,蜀人以为荣。
又曰:卫绾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代戏车士,幸得功次迁,待罪中郎将,不知也。"
又曰:张安世长子千秋与霍光子禹俱为中郎将,将兵随度辽将军范明友击乌桓。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问禹,禹不能记,曰:皆有文书。光由是贤千秋,以禹为不才,叹曰:"霍氏世衰,张氏兴矣?"后霍禹诛灭,安世子相继为侍中、中常侍,列校十馀人。
又曰:卜式为中郎。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欲令子牧之。"式即为郎而牧羊,岁馀肥息,上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无令败群。"上奇其言。
《东观汉记》曰:更始入长安,多用群小,时人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
《后汉书》曰:董卓以吕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迁至中郎将。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於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