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上下之稱謂
屬僚對於上官之稱謂,稱人與自稱,京外不同。對於管理各部院之親郡王,稱之為王爺。對於部院之尚書、侍郎,則稱之為大人,而冠以姓,以尚、侍不止一人也。其自稱,則不論郎中、員外、主事,均稱司官,亦有稱章京者。【章京初為將軍之滿洲稱謂,世祖入關時盛京將軍自稱章京是也。繼而轉為委員之滿洲稱謂,如軍機處,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屬員皆稱章京是也。】雖京堂道府為章京,亦自稱章京。尚、侍對於司官、章京之無戚友私誼者,則曰某老爺,某,姓也。此就京曹官言之也。若在外官,則藩、臬、學各司對於督撫,自稱本司或司裏,巡、守、河、糧、鹽、警各道對於督撫自稱職道,候補者亦如之。知府自稱卑府,直州,散州之知州以及同、通、教佐,下至從九未入,則皆自稱卑職,無區別矣,現任、候補,皆從同。
先生大人老先生
明時,京官自閣臣以至大少九卿皆稱老先生,門生稱座主,亦如之,蓋稱謂之最尊者也。外省,則僉、憲以上悉以此稱巡撫。若稱按部使者,則止曰先生大人而已。康熙時,京官猶沿明舊稱,如內閣部堂,彼此曰老先生,翰、詹亦然。給事曰掌科,御史曰道長,吏部曰印君,曰長官。至同治初,所謂掌科、道長、長官者,絕無如此稱謂。惟印君,則六部掌印者皆然,不獨吏部也。而老先生三字,則貴賤上下,滿朝無一人稱之矣。
大人
大人之稱,始於雍正初,然惟督撫有之,康熙末,則施之於欽差大臣矣。嘉、道以降,京官四品以上,外官司道以上,無不稱大人。翰林開坊,六品亦大人。編、檢得差,七品亦大人。至光緒末,則未得差之編、檢及庶吉士,並郎中、員外郎、主事、內閣中書,皆稱大人矣。外官加三品銜或道銜者,無不大人。久之,而知府、直隸州同知亦大人矣。
張叔未稱人奴為大人
嘉興張叔未名廷濟,精賞鑒,工篆隸,求書者踵相接。潤例甚苛,扇、對每件須銀若干,如署款欲稱大人者,必加銀若干。有友某,偶持對聯乞書,未加署款之潤,張遂不署大人。一日,張詣友,忽見友之僕侍側,手持一扇,甚精雅。友故問曰:「汝此扇,是何人為汝書?」僕云:「是求張老爺書者。」友掣觀之,謂張曰:「汝亦太自褻矣,何至貪潤銀,乃稱奴輩為大人?」張駭視之,果有某某仁兄大人等字,始知為友所算也。
老師先生
弟子之於師,凡受知者稱老師,受業者稱先生,非若筆札之必稱夫子也。若後進之於先進,非父執,非平行,而不易加以稱謂者,亦曰先生,或加以其人之字,曰某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