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戊申八月,聖祖以舊法不密,用回回法。時欽天監監副吳明烜疏言:「現用舊法,不無差謬,與五官正戈繼文等所進書暨回回科七政書三本互有不同,宜令四科詳加校正以求至精。」下禮部議。尋議:「五官正戈繼文等推算七政金、水二星差誤,監副吳明烜之七政書與天象相近,理應頒行。主簿陳聿新推算己酉年時憲,已頒各省,止於本年暫用。其七政經緯躔度月五星凌犯等書,及日月交食,自康熙庚戌以後,俱交吳明烜推算。」從之。
聖祖仍用西法以推時
康熙己酉三月,復用西洋新法。先是,戊申十一月,命大臣傳集西洋人與監官質辯,至午門測驗正午日景。西洋人南懷仁言監副吳明烜所造康熙己酉七政時憲閏十二月,應是康熙庚戌正月。又有一年兩春分、兩秋分之誤。命大學士圖海、李霨等赴觀象臺測驗。己西正月丁酉,是日立春。南懷仁預推午正太陽:依象限儀,在地平上三十三度四十二分;依紀限儀,離天頂正南五十六度十八分;依黃道經緯儀,在黃道線正中,在冬至後四十五度零六分,在春分前四十四度五十四分;依赤道經緯儀,在冬至後四十七度三十四分,在春分前四十二度二十六分,在赤道南十六度二十一分;依天體儀,於立春度分所立直表,則表對太陽而全無影;依地平儀,所立八尺有五寸表,則太陽之影長一丈三尺七寸四分五釐。於是六儀並測,一一符合。圖海等言:「測驗南懷仁所指皆然,吳明烜所指不實。應將康熙庚戌時憲交南懷仁推算。」得旨:「前時議政王大臣以楊光先何處為是議行,湯若望何處為非議廢,及今日議復之故,向馬祐、楊光先、吳明烜問明再議。」尋議:「傳問監正馬祐等,所指皆合天象,每日百刻,雖前代行之已久,但南懷仁推算九十六刻之法既合,應將九十六刻推行。又南懷仁言羅喉、計都、月孛星係推算所用,其紫炁星無象,不關推算,應自康熙庚戌始,將紫炁星不入七政書。至候氣係古法,現今推算,亦無用處,俱應停止。」從之。三月,南懷仁言:「雨水為正月中氣,吳明烜於康熙己酉十二月置閏,是月二十九日值雨水,即為康熙庚戌之正月,置閏當在庚戌二月。」從之。
聖祖以康熙永年表授時
康熙戊午八月,預推七政交食表告成。掌欽天監事南懷仁接推湯若望所推法,為書三十二卷,名曰《康熙永年表》。
聖祖御定七政四餘萬年書以授時
康熙戊戌四月,御定七政四餘萬年書告成,始順治甲申至康熙辛丑,按排列節氣日時日月五星交宮入宿度分,自後準式續增。
高宗御定萬年書以授時
乾隆辛酉十二月,御定萬年書告成,始天命九年下元甲子,按年排列節氣時刻,冠以前代三元甲子編年,自黃帝上元甲子始。
進曆頒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