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之下
重刊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卷三之下
江右山人徐善继述 同着
论突形之穴
突 穴 图
山谷之穴要藏风。故山谷之突穴,须左回右抱,切忌孤露受风。卜氏云“山谷且要藏风”是也。
平洋之穴要得水。故平洋之突,四畔坦夷,亦不为害。但要界水分明,水势注聚,或遶抱为佳。卜氏云“平洋先须得水”。
突穴即泡穴也。《葬书》云“形如覆金,其巅可富”是矣。凡曰鸡心、鱼泡、鹅卵、龙珠,及夫紫微旺龙等形,皆突穴之异名耳。乃穴星平中起突者也。廖氏云如旋螺,如覆杓;卜氏云“平中一突为奇”;郭参军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者;皆突穴之谓也。平地高山皆有之,而平地为多。高山之突,必须左右环抱,两臂周遮,方为眞。切忌孤露受风,生气飘散。平洋之地,忽然起突,惟要界水明白,来脉分晓,左右虽皆平坦,亦不为害。高山求窟,平洋求突,故平洋多。俗谓蜘蛛结网、没泥龟蛇等形。盖平地风从地面而过,故不畏风。杨公云“平洋不怕八风吹”是也。除星体另论外见穴星卷,而突穴之为形,凡四格:曰大突,曰小突,二者为正格;曰双突,曰三突,二者为变格。四格之形,又各有俯仰不同。身俯则穴宜凑檐避球,面仰则穴宜凑球避檐,不可不审。若后龙眞的,入首明白,星辰合格,证佐分晓,此穴最贵。盖起突之穴,灵光凝聚于中,余气弥漫于外,所以谓之吉穴。大要突面光圆,形体颖异。高山切忌风吹,平洋必须得水,乃为至要。又有行龙引脉,水口罗星、关峡墩埠、山脚漏落、神龙仓库及印墩之类,皆有突象,谓之假突虚突,务须详辨。如误下之,主贫穷孤苦,飘荡伶仃,不可不慎。
突形四格
大突、小突,此二者为正格。双突、三突,此二者为变格。图具下:
大突图 小突图 双突图 三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