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
(《本经》上品)
【释名】时珍曰∶海蛤者,海中诸蛤烂壳之总称,不专指一蛤也。旧本云一名魁蛤,则又指是一物矣。系是误书,今削之。
【集解】《别录》曰∶海蛤生东海。
保升曰∶今登、莱、沧州海沙湍处皆有,四五月淘沙取之。南海亦有之。
恭曰∶海蛤,细如巨胜子,光净莹滑者好。其粗如半杏仁者为 耳蛤,不堪入药。
时珍曰 黄白色,多,不能分别其为何蛤,故通谓之海蛤也。余见下条。
【正误】吴普曰∶海蛤头有纹,纹如磨齿。
时珍曰∶此乃魁蛤,非海蛤也,盖误矣,今正之。
弘景曰∶海蛤至滑泽,云从雁屎中得之,二、三十过方为良。今人多取相类者磨荡之。
《日华》曰∶此是雁食鲜蛤粪出者,有文彩为文蛤,无文彩为海蛤。乡人又以海边烂蛤壳,风涛藏器曰∶二说皆非也。海蛤是海中烂壳,久在沙泥,风波淘洗,自然圆净无纹。有大有小,以小者为佳,非一一从雁腹中出也。文蛤是未烂时壳犹有文者。二物蚬、蚌壳,所主亦与生者不同也。假如雁食蛤壳,岂择文与不文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