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
(宋《嘉 》)
【释名】时珍曰∶蚌与蛤同类而异形。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故蚌从丰,蛤从合,皆象形也。后世混称蛤蚌者,非也。
【集解】弘景曰∶雉入大水为蜃。蜃即蚌也。
藏器曰∶生江汉渠渎间,老蚌含珠,壳堪为粉。非大蛤也。
时珍曰∶蚌类甚繁,今处处江湖中有之,惟洞庭、汉沔独多。大者长七寸,状如牡蛎辈;小者长三、四寸,状如石决明辈。其肉可食,其壳可为粉。湖沔人皆印成锭市之,谓之蚌粉,亦曰蛤粉。古人谓之蜃灰,以饰墙壁, 墓圹,如今用锻石也。
肉 【气味】甘、咸,冷,无毒。
宗 曰∶性微冷。多食,发风动冷气。
震亨曰∶马刀、蚌、蛤、蛳、蚬,大同小异。寇氏止言冷,而不言湿。湿生热,热久则气上升而生痰生风,何冷之有?
【主治】止渴除热,解酒毒,去眼赤(孟诜)。明目除湿,主妇人劳损下血烦,解热毒,血崩带下,痔 ,压丹石药毒。以黄连末纳入取汁,点赤眼、眼暗(《日华》)。
蚌粉 【气味】咸,寒,无毒《日华》曰∶能制石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