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
(《本经》中品)
【释名】螃蟹(《蟹谱》)、郭索(扬雄《方言朴子》),雄曰螂 ,雌曰博带宗 曰∶此物每至夏末秋初,如蝉蜕解。名蟹之意,必取此义。
时珍曰∶按∶傅肱《蟹谱》云∶蟹,水虫也,故字从虫。亦鱼属也,故古文从鱼。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
【集解】《别录》曰∶蟹生伊芳洛池泽诸水中。取无时。
弘景曰∶蟹类甚多,蝤蛑、拥剑、蟛 皆是,并不入药。海边又有蟛蜞,似蟛似蟹而小,不可食。蔡谟初渡江,不识蟛蜞,啖之几死。叹者所误也。
颂曰∶今淮海、汴东、河北陂泽中多有之,伊芳洛乃八月一日取稻芒两枝,长一二寸许,东行输送其长。
输芒方可食之,否则毒尤猛也。其类甚多∶六足者名 (音跪),四足者名北,皆有大毒,不 可食。其壳阔而多黄大,后足阔者,名蝤蛑,南人谓之拨棹子,以其后脚如棹也。一名其大者如升,小者如盏碟。两螯如手,也。一螯大、一螯小者,名拥剑,一名桀步。常以大螯斗,小螯食物。又名执火,以其螯赤也。其最小无毛者,名蟛 (音越),吴人讹为彭越。
《尔雅》云∶ ,小者 。郭璞注云∶即蟛时珍曰∶蟹,横行甲虫也。
外刚内柔,于卦象离。骨眼蜩腹, 脑鲎星点。雄者脐长,雌者脐团。腹中之黄,应月盈亏。其性多躁,引声 沫,至死乃已。生于流 有毒,霜后将蛰故味美。所谓入海输芒者,亦谬谈也。蟛蜞大于蟛 ,生于陂池田港中,故有毒,令人吐下。似蟛蜞而生于沙穴中,见人便走者,沙狗也,不可食。似蟛蜞而生海中,潮至出穴而望者,望潮也,可食。两螯极小如石者,蚌江也,不可食。生溪涧石穴中,小而壳坚赤者,石蟹也,野人食之。又海中有红蟹,大而色红。飞蟹能飞。善苑国有百足之蟹。
海中蟹大如钱,而腹可食。蟹腹中有虫,如小木鳖子而白者,不可食,大能发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