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本经》下品)
【释名】蒺藜(《尔雅》)、 蛆弘景曰∶《庄子》∶ 蛆甘带。《淮南子》云∶ 蛇游雾而殆于能制蛇。见大蛇,便缘上啖其脑。
恭曰∶山东人呼蜘蛛一名 蛆,亦能制蛇,而蜘蛛条无制蛇谓蜈蚣也。
颂曰∶按∶《尔雅》∶蒺藜, 蛆也。郭注云∶似蝗时珍曰∶按∶张揖《广雅》及《淮南子注》,皆谓 蛆为为蟋蟀,能制蛇。又以【集解】《别录》曰∶蜈蚣生大吴川谷及江南。头、足赤者良。
弘景曰∶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于腐烂积草处得之,勿令伤,曝干 《蜀图》曰∶生山南川谷,及出安、襄、邓、随、唐等州土石间,人家屋壁中亦有。形似马陆,身扁而长。黑头赤足者良。七八月采之。
宗 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黄。有被毒者,以乌鸡屎,或大蒜涂之,效。性畏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即死,故蛞蝓能治蜈蚣毒。
时珍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歧尾。性畏蜘蛛,以溺射之,即断烂也。南方有极大者,而本草失载。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绥定县蜈蚣,大者能以气 者长丈余 南方蜈蚣大者长 岐亭有拘罗山,出大谈》云∶峤南蜈蚣大者 而食之。故被蜈蚣伤者,捣虫涂之,痛立止也。珍按∶托胎虫即蛞蝓也。蜈蚣能制龙、蛇、蜴蜥,而畏蛤蟆、蛞也”。
【修治】 曰∶凡使勿用千足虫,真相似,只是头上有白肉,面并嘴着,腥臭气入顶,能致死也。凡治蜈蚣,先以蜈蚣木末(或柳蛀末)于土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去木末,时珍曰∶蜈蚣木不知是何木也。今人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用之。
【气味】辛,温,有毒。
时珍曰∶畏蛞蝓、蜘蛛、鸡屎、桑皮、白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