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主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本经》)。除烦热风痉,喉痹呕吐煎汤,熨霍乱转筋(时珍)。
淡竹叶 【气味】辛,平、大寒,无毒。
权曰∶甘,寒。
【主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别录》)。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止惊悸,温疫迷闷,妊妇头旋倒地,小儿惊痫天吊 喉痹,鬼疰恶气,烦热,杀小虫(孟诜)。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元素)。煎浓汁,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时珍)
苦竹叶 【气味】苦,冷,无毒。
【主治】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别录》)。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除烦热,发汗,疗中风喑哑(大明)。杀虫。烧末,和猪胆,涂小儿头疮耳疮疥癣;和鸡子白,涂一切恶疮,频用取效(时珍)。
【发明】弘景曰∶甘竹叶最胜。
诜曰∶竹叶∶ 、苦、淡、甘之外,余皆不堪入药,不宜人。淡竹为上,甘竹次之。宗 曰∶诸竹笋性皆微寒,故知其叶一致也。张仲景竹叶汤,惟用淡竹。元素曰∶竹叶苦平,阴中微阳。杲曰∶竹叶辛苦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其用有二∶除新久风邪之烦热,止喘促气胜 【附方】新二。
上气发热,因奔趁走马后,饮冷水所致者。竹叶三斤,橘皮三两,水一斗,煮五升,细服。三日一剂。(《肘后方》)。时行发黄∶竹叶五升(切),小麦七升,石膏三两,水一斗半,煮取七升,细服,尽剂愈。(《肘后方》)
竹根 【主治】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