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木
(《本经》上品)
【释名】黄檗(《别录》),根名檀桓。
时珍曰∶檗木名义未详。《本经》言檗木及根,不言檗皮,岂古时木与皮通用乎?俗作黄柏者,省写之谬也。
【集解】《别录》曰∶柏木生汉中山谷及永昌。
弘景曰∶今出邵陵者,轻薄色深为胜。出东山者,浓而色浅。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又有一种小树,状如石榴,其皮黄而苦,俗呼为子柏,亦主口疮。又一种小树,多刺,皮亦黄色,亦主口疮。
在有之。今云皮黄,谬矣。按∶今俗用子柏皆多刺小树,名刺柏,非小柏也。
《蜀本图经》云∶黄柏树高数丈。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经冬不凋。皮其根结块,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本出房、商、合等州山谷中。皮紧,浓二、三分鲜黄者上。二月、五月采皮,晒干。
上用之。各适其宜尔。
【修治】 曰∶凡使柏皮,削去粗皮,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晒干,用蜜涂,文武火炙,令蜜尽为度。每五两,用蜜三两。元素曰∶二制治上焦,单制治中焦,不制治下焦也。时珍曰∶黄柏性寒而沉,生用则降实火,熟用则不伤胃,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气味】苦,寒,无毒。
辛,阴中之阳,入足少阴经,为足太阳引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