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时珍曰∶栗于五果属水。水潦之年则栗不熟,类相应也。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经验后方》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按∶苏子由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此得食栗之诀也。王祯《农书》云∶《史记》载∶秦饥,应侯请发五苑枣、栗。则本草栗浓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之说,殆非虚语矣。
【附方】旧三,新五。
小儿疳疮∶生嚼栗子敷之。(《外台》)。
苇刺入肉∶方同上。
马汗入肉成疮者。方同上。(《胜金方》)。
马咬成疮∶独颗栗子烧研敷之。(《医说》)。
熊虎爪伤∶嚼栗敷之。(《肘后》)。
小儿口疮∶大栗煮熟,日日与食之,甚效。(《普济》)。
衄血不止∶宣州大栗七枚刺破,连皮烧存性,出火毒,入麝香少许研匀。每服二钱,温水下。(《圣济总录》)。
金刃斧伤∶用独壳大栗研傅,或仓卒嚼敷亦可。(《集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