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震亨)。掺牙,乌须发,壮筋骨(时珍)。
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颂)。
【发明】杲曰∶蒲公英苦寒,足少阴肾经君药也,本经必用之。
震亨曰∶此草属土,开黄花,味甘。解食毒,散滞气,可入阳明、太阴经。化热毒,消肿核,有奇功。同忍冬藤煎汤。入少酒佐服,治乳痈,服罢欲睡,是其功也。睡觉微汗,病即安矣。颂曰∶治恶刺方,出孙思邈《千金方》。其序云∶邈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背触着庭木,至晓遂患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疮日高硕,色如熟小豆色。常闻长者论有此方,遂用治之。手下则愈,痛亦除,疮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复如故。杨炎《南行方》亦着其效云。
时珍曰∶萨谦斋《瑞竹堂方》,有擦牙乌须发还少丹,甚言此草之功,盖取其能通肾也。故东垣李氏言其为少阴本经必用之药,而着本草者不知此义。
【附方】新五。
还少丹,昔日越王曾遇异人得此方,极能固齿牙,壮筋骨,生肾水。凡年未及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落更生。年少服之,至老不衰。得遇此者,宿有仙缘,当珍重之,不可轻泄∶用蒲公英一斤(一名耩耨草,又名蒲公罂,生平泽中,三、四月甚有之,秋后亦有放花者,连根带叶取一斤洗净,勿令见天日),晾干,入斗子。解盐一两,香附子五钱,二味为细末,入蒲公草内淹一宿,分为二十团,用皮纸三、四层裹扎定,用六一泥(即蚯蚓粪)如法固济,入灶内焙干,乃以武火 通红为度,冷定取出,去泥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瑞竹堂方》)。
乳痈红肿∶蒲公英一两,忍冬藤二两。捣烂,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服。睡觉病即去矣。
(《积德堂方》)。
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即黄花地丁也。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唐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