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
(宋《开宝》附)
【释名】胡芥(《蜀本草》)、蜀芥。
时珍曰∶其种来自胡戎而盛于蜀,故名。
【集解】恭曰∶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戎中来。
藏器曰∶白芥生太原、河东。叶如芥而白,为茹食之甚美。
保升曰∶胡芥,近道亦有之,叶大子白且粗,入药及啖最佳,而人间未多用之。
时珍曰∶白芥处处可种,但人知莳之者少尔。以八、九月下种,冬生可食。至春深茎高二、三尺,其叶花而有丫,如花芥叶,青白色。茎易起而中空,性脆,最畏狂风大雪,须谨护之,乃免折损。三月开黄花,香郁。结角如芥角,其子大如粱米,黄白色。又有一种茎大而中实者尤高,其子亦大。此菜虽是芥类,迥然别种也,然入药胜于芥子。
茎叶 【气味】辛,温,无毒。
时珍曰∶《肘后方》言热病患不可食胡芥,为其性暖也。
【主治】冷气(藏器)。安五脏,功与芥同(《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