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
(《别录》上品)
【释名】白菜 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
今俗谓之白菜,其色青白也。
【集解】弘景曰∶菘有数种,犹是一类,只论其美与不美,菜中最为常食。
宗 曰∶菘叶如芜菁,绿色差淡,其味微苦,叶嫩稍阔。
颂曰∶扬州一种菘叶,圆而大,或若 ,啖之无渣,绝胜他土者,疑即牛肚菘也。
时珍曰∶菘(即今人呼为白菜者)有二种∶一种茎圆浓微青,一种茎扁薄而白。其叶皆淡 青白色。燕、赵、辽阳、扬州所种者,最肥大而浓,一本有重十余斤者。南方之菘畦内过冬,北方者多入窖内。燕京圃人又以马粪入窖壅培,不见风日,长出苗叶皆嫩黄色,脆美无滓,谓之黄芽菜,豪贵以为嘉品,盖亦仿韭黄之法也。菘子如芸苔子而色灰黑,八月以后种之。
二月开黄花,如芥花,四瓣。三月结角,亦如芥。其菜作菹食尤良,不宜蒸晒。
【正误】 恭曰∶菘有三种∶牛肚菘叶最大浓,味甘;紫菘叶薄细,味少苦;白菘似蔓荆也。菘菜不生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即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将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
土地所宜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