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
(《本经》上品)
【释名】石 (《别录》)、金钗(《纲目》)、禁生(《别录》)、林兰(《本经》)、杜兰( 时珍曰∶石斛名义未详。其茎状如金钗之股,故古有金钗石斛之称。今蜀人栽之,呼为金钗花。盛弘之《荆州记》云∶耒阳龙石山多石斛,精好如金钗,是矣。林兰、杜兰,与木部木兰同名,恐误。
【集解】《别录》曰∶石斛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七月、八月采茎,阴干。
弘景曰∶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以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如蚱蜢髀者佳。
近道亦有,次于宣城者。其生栎木上者,名木斛。其茎至虚,长大而色浅。不入丸散,惟可为酒渍煮之用。俗方最以补虚,疗脚膝。
恭曰∶今荆襄及汉中、江左又有二种∶一种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而性冷,名麦斛;一种茎大如雀髀,叶在茎头,名雀髀斛。其他斛如竹,而节间生叶也。作干石斛法∶以酒洗蒸曝成,不用灰汤。或言生者渍酒,胜于干者。
颂曰∶今荆州、光州、寿州、庐州、江州、温州、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多在山谷中。五月生苗,茎似小竹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惟生石上者为胜。
宗 曰∶石斛细若小草,长三、四寸,柔韧,折之如肉而实。今人多以木斛混之,亦不能明。木斛中虚如禾草,长尺余,但色深黄光泽耳。
时珍曰∶石斛丛生石上。其根纠结甚繁,干则白软。其茎叶生皆青色,干则黄色。开红花。节上自生根须。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或以物盛挂屋下,频浇以水,经年不死,俗称为千年润。石斛短而中实,木斛长而中虚,甚易分别。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胜。
【修治】 曰∶凡使,去根头,用酒浸一宿,曝干,以酥拌蒸之,从巳至酉,徐徐焙干,用 【气味】甘,平,无毒。普曰∶神农∶甘,平。扁鹊∶酸。李当之∶寒。时珍曰∶甘、淡、微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