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子
(《别录》下品)
【释名】 子。
时珍曰∶生于附子之侧,故名。许慎《说文》作 子。
【集解】弘景曰∶此附子边角之大者,削取之。昔时不用,比来医家以疗脚气多验。
恭曰∶侧子、附子,皆是乌头下旁出者。以小者为侧子,大者为附子。今以附子角为侧子,理必不然。若当阳以下、江左、山南、嵩高、齐鲁间,附子时复有角如大豆许。夔州以上剑南所出者,附子之角,但如黍粟,岂可充用?比来都下皆用细附子有效,未尝取角也。
保升曰∶今附子边,果有角如大枣核及槟榔以来者,形状自是一颗,且不小。乃乌头旁出附子,附子旁出侧子,甚明。
时珍曰∶侧子乃附子旁粘连小者尔,故吴普、陶弘景皆指为附子角之大者。其又小于侧子者,即漏篮子矣。故杨氏《附子记》言∶侧子、漏篮,园人皆不重之,以乞役夫。
【修治】同附子。
【气味】辛,大热,有大毒。
普曰∶神农、岐伯∶有大毒。八月采。畏恶与附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