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别录》中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紫苏(《食疗》)、赤苏(《肘后方》)、桂荏时珍曰∶苏从酥,音酥,舒畅也。
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曰紫苏者,以别白苏也。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
【集解】弘景曰∶苏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其无紫色不香似荏者,名野苏,不堪用。
颂曰∶苏,紫苏也。处处有之,以背面皆紫者佳。夏采茎叶,秋采子。有数种,水苏、鱼苏、山鱼苏皆是荏类,各有别条。
时珍曰∶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团而有尖,四围有锯齿,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苏,乃荏也。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俎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五、六月连根采收,以火煨其根,阴干则经久叶不落。八月开细紫花,成穗作房,如荆芥穗。九月半枯时收子,子细如芥子而色黄赤,亦可取油如荏油。《务本新书》云∶凡地畔近道可种苏,以遮六畜。收子打油燃灯甚明,或熬之以油器物。《丹房镜源》云∶苏子油,能柔五金八石。《沙州记》云∶乞弗虏之地,不种五谷,惟食苏子。故王祯云∶苏有遮护之功,又有灯油之用,不可阙也。今有一种花紫苏,其叶细齿密纽,如剪成之状,香色茎子并无异者,人称回回苏云。
曰∶薄荷根茎真似紫苏,但叶不同尔。薄荷茎燥,紫苏茎和。入药须以刀刮去青薄皮锉之。
茎叶 【气味】辛,温,无毒。
李廷飞曰∶不可同鲤鱼食,生毒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