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本经》上品)
【释名】赤参(《别录》)、山参(《日华》)、 蝉草(《本经》)、木羊乳(《吴普》)、逐马(弘景)、奔马草。
时珍曰∶五参五色配五脏。故人参入脾,曰黄参;沙参入肺,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参;牡蒙入肝,曰紫参;丹参入心,曰赤参。其苦参,则右肾命门之药也。古人舍紫参而称苦参,未达此义尔。炳曰∶丹参治风软脚,可逐奔马,故名奔马草。曾用,实有效。
【集解】《别录》曰∶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五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此桐柏山在义阳,是淮水发源之山,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今近道处处有之。
茎方有毛,紫花,时人呼为逐马。
普曰∶茎叶小房如荏有毛,根赤色,四月开紫花。二月、五月采根,阴干。
颂曰∶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皆有之。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方有棱,青色。叶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至九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似苏花。根赤色,大者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
恭曰∶冬采者,良;夏采者,虚恶。时珍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 根 【气味】苦,微寒,无毒。
普曰∶神农、桐君、黄帝、雷公∶苦,无毒;岐伯∶咸。李当之∶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