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
(《本经》中品)
【释名】仙灵脾(《唐本》)、放杖草(《日华》)、弃杖草(《日华》)、千两金(《日华》)、干鸡筋(《日华》)、黄连祖(《日华》)、三枝九叶草(《图经》)、刚前(《本经》)。
弘景曰∶服之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此藿所致,故名淫羊时珍曰∶豆叶曰藿,此叶似之,故亦名藿。仙灵脾、千两金、放杖、刚前,皆言其功力也。鸡筋、黄连祖,皆因其根形也。柳子浓文作仙灵毗,入脐曰毗,此物补下,于理尤通。
【集解】《别录》曰∶淫羊藿生上郡阳山山谷。
恭曰∶所在皆有。叶形似小豆而圆薄,茎细亦坚,俗名仙灵脾是也。
颂曰∶江东、陕西、泰山、汉中、湖湘间皆有之。茎如粟秆。叶青似杏,叶上有刺。根紫色有须。四月开白花,亦有紫花者,碎小,独头子。五月采叶,晒干。湖湘出者,叶如小豆,枝茎紧细,经冬不凋,根似黄连。关中呼为三枝九叶草,苗高一、二尺许,根叶俱堪用。《蜀本草》言生处不闻水声者,良。
时珍曰∶生大山中。一根数茎,茎粗如线,高一、二尺。一茎三桠,一桠三叶。叶长二、三寸,如杏叶及豆藿,面光背淡,甚薄而细齿,有微刺。
根叶 【修治】 曰∶凡使时呼仙灵脾,以夹刀夹去叶四畔花枝,每一斤用羊脂四两拌炒,待脂尽为度。
【气味】辛,寒,无毒。普曰∶神农、雷公∶辛;李当之∶小寒。权曰∶甘,平。可单用。保升曰∶性温。
时珍曰∶甘、香、微辛,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