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
(《本经》中品)
【释名】细理石(《别录》)、寒水石(《纲目》)。
震享曰∶火 细研醋调,封丹灶,其固密甚于脂膏。此盖兼质与能而得名,正与石脂同意。
时珍曰∶其纹理细密,故名细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与凝水石同名异物。
【集解】《别录》曰∶石膏,生齐山山谷及齐卢山、鲁蒙山。采无时。细理白泽者,良;黄者,令人淋。
弘景曰∶二郡之山,即青州、徐州也。今出钱塘县,皆在地中,雨后时时自出,取之如棋子,白澈最佳。彭城者亦好。近道多有而大块,用之不及彼也。《仙经》不须此。
恭曰∶石膏、方解石大体相似,而以未破为异。今市人皆以方解代石膏,未见有真石膏也。石膏生于石旁。其方解不因石而生,端然独处,大者如升,小者如拳,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其上皮随土及水苔色,破之方解,大者方尺。今人以此为石膏,疗风去热虽同,而解肌发汗不如真者。
大明曰∶石膏通亮,理如云母者上。又名方解石。
曰∶凡使,勿用方解石。方解虽白不透明,其性燥;若石膏则出剡州茗山县义情山,其色莹净如水精,性良善也。
颂曰∶石膏今汾、孟、虢、耀州、兴元府亦有之。生于山石上,色至莹白,与方解石肌理形段刚柔绝相类。今难得真者。用时,惟以破之皆作方棱者,为方解石。今石膏中时时有莹澈可爱有纵理而不方解者,或以为石膏;然据本草又似长石。或又谓青石间往往有白脉贯彻类肉之膏肪者,为石膏;此又本草所谓理石也。不知石膏定是何物?今且依市人用方解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