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论
经曰。昼见夜伏。夜见昼止。按时而发。是无水也。昼见夜伏。夜见昼止。倏忽往来。时作时止。是无火也。无水者。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六味汤主之。无火者。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八味汤主之。世人患久疟而不愈者。非疟不可愈。乃治之不如法也。丹溪云。夜发者邪入阴分。宜用血药引出阳分。当归川芎红花生地黄柏治之。亦未及真阴真阳之至理。遍考诸书疟论。并未能露其意。且余常试有神验。故特表而出焉。余见发疟有面赤口渴者。俱作肾中真阴虚治。无不立应。凡见患者寒来如冰。热来如烙。惟面赤如脂。渴欲饮水者。以六味地黄加柴胡芍药肉桂五味。大剂一服便愈。
有渴甚者。每发时饮汤不绝。必得五六大壶方可。余以六味丸一料。内肉桂一两。水十碗。作四砂锅。煎五六碗。以水探冷。连进代茶。遂熟睡渴止而热愈。
又有恶寒恶热。如疟无异。面赤如脂。口渴不甚。吐痰如涌。身以上热如烙。膝以下自觉冷。此真阳泛上。肾虚之极。急以附子八味地黄汤。大剂冷冻饮料而热退。继以人参建中汤调理。
加减地黄方 肾肝同治之法。
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山茱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 泽泻(一钱) 五味子(一钱) 柴胡(一钱) 芍药(一钱) 肉桂(一钱) 水三钟。煎一钟服。
八味地黄方 即六味地黄分两。外加附子一钱。肉桂一钱。
补中益气汤加半夏方
人参 黄 甘草 当归 白术 柴胡 升麻 陈皮 半夏 加煨姜
六味丸方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山萸肉(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加肉桂(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