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痹汤 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寒湿三痹。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生地黄 杜仲(姜汁炒)川续断 防风 桂心 细辛 白茯苓 秦艽 川牛膝 川独活 甘草(各等分) 上水三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五分,不拘时服。 按:此用参 四物,一派补药内,加防风、秦艽以胜风湿,桂心以胜寒,细辛、独活以通肾气。
凡治三气袭虚而成痹患者,宜准诸此。
痹在上,用桂枝五物汤 黄 (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按:此乃《金匮》治血痹之方也。血痹而用桂枝汤加黄 ,以其风邪独胜,风性上行,故其痹在上也。其脉微涩,寸口关上小紧,紧处乃邪着之验也。然又曰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此方主之。又可见风性善行,随其或上或下,一皆主以此方矣。
痹在臂,用十味锉散 原治中风血弱臂痛,连及筋骨,举动难支。 附子(炮) 黄 当归 白芍药(各一钱) 川芎 防风 白术(各七分) 茯苓 肉桂(各五分) 熟地黄(酒洗焙干二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食后临卧服。按:臂痛乃筋脉不舒。体盛者,可去其筋脉中之风,然既已血痹,所受风燥之累不浅,故取此方。养血之中,加附子之力,通其阳气;而用防风,反佐黄 ,出其分肉腠理之风也。
痹在手足、风淫末疾,则用乌头粥 原治风寒湿,麻木不仁。 乌头(生研为末) 每用香熟白晚米二合,入药末四钱,同米以砂罐煮作稀粥,不可太稠。下生姜汁一匙,白蜜三匙,搅匀,空心温啜之为佳。如中湿多,更加薏苡仁末三钱。服此粥,大治手足不随,及肿痛不能举者,服此预防之。 按:四肢为诸阳之本。本根之地,阳气先已不用,况周身经络之末乎?故用乌头合谷味,先从荣卫所生之地注力,俾四末之阳,以渐而充也,用方者知之。
痹在手足、湿流关节,则用薏苡汤 原治手足流注,疼痛麻木不仁,难以屈伸。 薏苡仁 当归 芍药 桂心 麻黄(各一钱) 甘草(五分) 苍术(米泔浸炒二钱) 上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有汗去麻黄,有热去桂心。 按:此方以薏苡仁为君,舒筋除湿,其力和缓,当三倍加之。至于麻黄,虽能通其阳气,然在湿胜方中,即无汗不可多用,减其大半可也。
痹在身半以下,用通痹散 原治腰以下至足,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两足至脐冷如冰,不能自举,或因酒热立冷水中,久成此疾。 天麻 独活 当归 川芎 白术 本(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按:此方因风寒湿三气,混合入于阴股。其邪已过于荣卫,故变桂枝五物之制,而用此散,缓缓分出其邪也。
痹在遍身、走痛无定,用控涎丹 原治人忽患胸、背、手、脚、腰、胯,痛不可忍,牵连筋骨,坐卧不宁,走移无定。乃痰涎伏在胸膈上下,变为此疾。或令人头重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口角流涎,卧则喉中有声,手脚肿痹,气脉不通,疑似瘫痪,但服此药数服,其病如失。 甘遂 大戟 白芥子 上等分为末,曲丸桐子大。食后临卧姜汤下五七丸,或十丸,量人服。按:风寒湿三痹之邪,每借人胸中之痰为相援。故治痹方中,多兼用治痰之药。昌于中风第四十一方,取用三因白散子之用半夏,已见大意。但彼治浊气上干,此治浊痰四注,以浊痰不除,则三痹漫无宁宇也。凡遇痰积极盛之症,此方亦不可少,实非谓子和之法,足胜治痹之用也。学人辨诸。
又方用 白茯苓(二两) 半夏(四两) 枳壳(一两) 风化硝(三钱) 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然治痹以开通阳气,补养阴血为贵,着意治痰,必转燥其血,不可以为此善于彼而渎用之。
痹在脉,用人参丸 人参 麦门冬 茯神 赤石脂 龙齿 石菖蒲 远志 黄 (各一两) 熟地黄(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