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心者,火也,纵之则狂,制之则止,狂则躁乱邪生,止则安宁清净。然火本不燔,因风而烁,心本不乱,遂境而狂。若能对境心欲动时忍之,不动不为,是谓无为。若能临事忍事,不为其事,是谓无事。无为无事,则为清浮,乃习道之本,养生之要,勿谓忍之不已,而反不忍。但能忍之,多则多妙,少则少福,不能忍之,则生患害。若能全固守其一,则为妙矣。然一者,丹田也。若能忍其外境,不扰其心,常以志意存想丹田,神识内定,则是火入水乡,其火息矣。
是故《玉皇圣胎诀》言:人常降心火于丹田,外境不入,内境不出,泯绝狂虑,一气不散,委于气海。肾气不能上升,其息渐少,纵出之,则亦悠悠然减省也。故先圣曰自然胎息也。
及夫达摩胎息至理,言人之气升自有走,先莫若内观诸世界,游玩自己之天宫,超清灵妙境。其法贵乎无漏,一念不生,一意不动。无漏则善果成,不动而真圣现。面壁九年,气无毫发走失,阴灵自外,而身外有身,超凡入圣矣,故先圣曰真胎息也。
及夫扁鹊解《灵枢》,以冬至之后,真铅积之一分,状如戏蕊,而镇丹田。以鼻引清气,闭口不出,以定息二十四数,为火一两。四十五日,进火一十六两,而炼就阳胎。
以夏至之后真阴,积之三分,状如抱卯,而镇绛官。亦以鼻引清气,闭口不出,以定息二十四数,为火一两,四十五日,进火一十六两,而炼就阴息。以阴息投阳胎,而生真气,真气生元神,神形合而为一,与天齐年,离而为二,身外有身,而为羽客仙子,不在尘世,以返三岛十洲者也。
及夫葛洪胎息论曰:胎息之要,如在母腹中,母呼则呼,母吸则吸,今人不达妙理。
纵能用之,少时随呼出之,喘息不已。非止不能留所闭之息,而又元气损虚,反为乘阳之气所夺。若气息未急之前升身,自可停留少时,勿使太急。示气急之际,先鼻引气一口,续后更以新取之气,换出旧闭急者之余气也。故得夺其气积,而形神清爽,可以除疗百病。曲留强住,亦非自然,所以为下等胎息。
真仙上圣,而有三品之论也。鼻引口吐,可以去浮寒,逐客热,冲结滞,行经络。
若定百息,通开万病。若定十息,气血自交,阴阳不构。若定万息,气住神藏,大乘之功,不可言也,补气之道,此为上矣。
华阳真人曰:伤寒之疾既觉,急居静室,盘膝正坐,闭目冥心,定息住气。以双手叠之,兜其外肾,向前倒身跪礼。不过二三十度,汗出清凉,病气自散。昔人以梦泄遗漏,或下元虚冷,乃于日落之后,静坐幽室,以手兜外肾,以手搓脐下八十一数,九遍为度,但左右换手而已,遂丹田补暖,真气充盈。昔人以幽室静坐,绝念忘言,一向下心,火闭目存,想如火轮炎炎,积日气海坚固,颜色异常,日久下尽诸秽,自耐寒暑矣。昔人以饮食过度,胸臆注满,或寒热凝滞,或痛结壅塞,当静坐,鼻引清气,闭口不开,其气多入少出,以攻所病之处,太紧方放,其气自下,三五次自然消除矣。昔人以心上为阳,而阴不能到,以肾为阴,而阳不能及,故丹田之上,气升而不降,丹田之下,血注而不升,致使脚膝沉重,阴凝而阳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