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十五 针灸门
普济方卷四百十五 针灸门 腧穴 背腧部
第二行四十四穴(外督兪二穴。气海兪二穴。关元兪二穴)
大杼二穴 在项后第一椎下两傍。相去各寸半陷中。针五分。可灸七壮(甲乙经同)。明堂经云。禁灸。下经云。灸五壮(素问同。难<??锍-釒>骨会大杼。骨病治此)。铜人经云。甲乙经足太阳手少阳之会。疗疟。颈项强痛。不可俛仰。左右不可顾。头痛振寒。癫疾瘈痵。气实胁满。伤寒汗不出。脊强喉痹。烦满风劳。气急咳嗽。胸中郁郁。身热目眩。腹痛卧不安席。西方子云。又名本神。不灸(膀胱)。资生经云。明堂经禁灸。而铜人经云可灸七壮。必有说也。要非大急。不必灸。
风门二穴 一名热府。在二椎下两傍。相去各寸半。针五分。留七呼。若频刺。洩诸阳热气。背永不发痈疽。灸五壮。铜人经云。督脉足太阳之会。治伤寒颈项强。目瞑多嚏。鼻鼽。出清涕。风劳。呕逆上气。胸背痛。喘气卧不安。西方子云。疗风眩头痛。鼻衄。窒喘息不通。咳逆。
肺兪二穴 在三椎下两傍。各寸半。针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出甲乙经)。甄权针经云。在三椎下两傍。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穴。针五分。留七呼。灸百壮。明堂下经云。三壮(千金云。肺兪。对乳引绳度之)。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上气呕吐。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背强痛。寒热喘满。虚烦口乾。传尸。骨蒸劳。肺痿咳嗽。疗胸中气满。背偻如龟。头目眩。令人失颜色。又云。理癫癵。瘿气。肉痛皮痒。明堂经云。在第三椎下两傍。各一寸宛宛中。主肺寒肺热唾血。西方子云。主吐逆。脊强。喘嗽。少气。胸中痛。及百病。
厥阴兪二穴 在四椎下两傍。各寸半。针三分。灸七壮(千金扁鹊云。名关兪)。铜人经云。治逆气呕吐。心痛。留结胸中。烦闷。牙痛。西方子云。灸五壮(出山眺经)。
心兪二穴 在五椎下两傍。各寸半。针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不可灸。明堂下经云。灸五壮(千金第七节对心横三间)。铜人经云。治心中风。狂走发癵。乱语。悲泣。心胸闷乱。烦满汗不出。结积寒热。呕吐不下食。飡食即吐。咳嗽。唾血。目痛。明堂经云。主心痛。背相引咳嗽。不得息。烦心多涎。胃中弱。目目□巟目□巟泪出。悲伤也。资生经云。铜人载。心兪不可灸。可针入三分。世医因此遂谓心兪禁灸。但可针尔。殊不知刺中心一日死。乃素问之所戒。岂可妄针耶。千金言。风中心。急灸心兪百壮。服续命汤。又当权其缓急可也。岂可泥不可灸之说。而坐受毙耶。
督兪二穴 一名高盖。在六椎下两傍。各寸半。禁针通灸。铜人经云。主理寒热。腹中痛。雷鸣。气逆心痛。灸三壮。资生经云。铜人经缺此穴。明堂经有之。今依明堂入在此。恐铜人本不全也。
膈兪二穴 在七椎下两傍。各寸半。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五壮(难疏。血会鬲兪。血有病治此)。铜人经云。治咳而呕逆。膈胃寒痰。食饮不下。胸满支肿。两胁痛。腹胀。胃脘暴痛。热病汗不出。喉痹。腹中积癖。默默嗜卧。四肢怠惰。不欲动。身常湿不能食。食则心痛。周痹身皆痛。又云。治寒热骨痛。虚胀支满。痰疟。□□玄癖气块。膈上痛。西方子云。主胸胁相引。不得倾侧。肩背寒痓。痰饮。吐逆。汗出。哽噎。咽肿不得消。食饮不下。主吐食。明堂经云。治胃弱食少。资生经云。八椎下两傍。铜人明堂。并缺兪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