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七十六 婴孩一切癵门
普济方卷三百七十六 婴孩一切癵门 总论
论曰少小所以有癵病及痉病者。皆由脏气不平故也。新生即癵者。是其五脏不收。血气不聚。五脉不流。骨怯不成也。多不全育。其一月四十日以上至期岁而癵者。亦由乳养失理。血气不和。风邪所中也。病先身热掣痵。惊啼叫唤。而后发癵。脉浮者为阳癵。病在六腑。外在肌肤。犹易治也。病先身冷不惊掣。不啼叫而病发时脉沉者为阴癵。病在五脏。内在骨髓。极难治也。病发身软时醒者。谓之癵也。身强直反张如角弓。不时醒者谓之痉也。诸反张大人脊下容侧手。小儿容三指者。不可复治也。凡脉之浮沉以判其病在阴阳表里耳。其浮沉复有大小滑涩虚实迟駃诸证。各依脉判为治。神农本草经说。小儿惊癵有一百二十种。其证候微异于常。便是有癵候也。初出腹血脉不歛。五脏未成。稍将养失宜。即为病也。时不成人。其经变蒸之复有病。余证并宽。惟中风最暴卒也。小儿四肢不收。惊掣气息小异。欲作癵。反变蒸者。日满不解者。并宜与龙胆汤。凡小儿之癵有三种。有风癵有惊癵有食癵。凡是先寒后热发者皆是癵也。惊癵皆按图灸之。风癵当与猪心汤。食癵当下乃愈。紫丸佳。小儿所得风癵者。缘衣暖汗出风因入也。风癵者。初得之时。先屈指如数。乃发作者此风癵也。惊癵者起于惊怖大啼。乃发作者。此惊癵也。惊癵微者急持之勿复更惊之。或自止也。其先不哺乳。吐而变热。后发癵者。此食癵。早下则瘥。四味紫丸逐癖饮最良。去病速而不虚人。赤丸(即癖结胀满中八味紫霜丸)差駃。病重者当用之。凡小儿不能乳哺。当与紫丸下之。小儿始生。生气尚盛。但有微恶。则须下之。必无所损。及其愈病者则致深益。若不时下。则成大疾。疾成则难治矣。凡下四味紫丸最善。虽下不损人。足以去疾。若四味紫丸不得下者。当以赤丸下之。赤丸不下当倍之。若已下而有余热不尽。当按方作龙胆汤稍服之。并摩赤膏。风癵亦当下之。然当以猪心汤下之。惊癵但按图灸之。及摩生膏。不可大下也。何者惊癵心气不定。(一作足)下之内虚亦令甚耳。惊癵甚者。特为难治。故养小儿。常慎勿令闻大声。抱持之间。当安徐勿令惊怖。又天雷时。当塞儿耳。作余细声以乱之也。凡养小儿。皆微惊以长其血脉。但不欲大惊。大惊乃灸。惊脉若五六十日灸者。惊复更甚。生百日后灸惊脉乃善。儿有热不欲哺乳。卧不安。又数惊。此癵之初也。服紫丸便愈。不愈复与之。儿眠时小惊者。一月輙以紫丸下之。减其盛气。令儿不病癵也。儿立夏后有病治之。慎勿妄灸。不欲吐下。但以除热汤浴之。除热散粉之。除热赤膏摩之。又以膏涂脐中。令儿在凉处勿禁水浆。常以新水饮之。小儿衣甚薄。则腹中乳食不消。不消则大便皆醋臭。此欲为癖之渐也。便将紫丸以微消之。服法先从少起。常令大便稀。后便渐减之。不醋臭乃止药也。凡小儿冬月下无所畏。夏月下难瘥。然有病者。不可不下。下后腹中当小腹满。故节乳哺数日。不可妄下。又乳哺小儿。当令多少有常剂。儿渐大当稍稍增之。若减少者。此腹中已有小不调也。便微服药。勿复哺之。但当与乳。甚者十许日。微者五六日。止哺自当如常。若都不肯食哺。而但欲乳者。此是有癖。为疾重。要当下之。不可不下。不下则致寒热。或吐而发癵。或更致下痢。此皆病重。不早下之所为也。此即难治矣。但先治其轻时。不耗损而病可愈。凡小儿屎黄而臭者。此腹中有伏热。宜将服龙胆汤。若白而醋臭者。此挟宿寒不消也。当服紫丸。微者少与药。令内消。甚者小增药。令小下。皆复节乳哺数日。令胃气平和。若不节乳哺。则病易复。复下之。则伤其胃气。令复胀满。再三下之尚可。过则伤矣。凡小儿有癖。其脉大必发癵。此为食癵。下之便愈。当审候掌中与三指脉。不可令起而不时下。致于发癵。则难疗矣。若早下之。此脉终不起也。脉在掌中。尚可早疗。若至指则病增矣。凡小儿腹中有疾生。则身寒热。寒热则血脉动。动则心不定。心不定则易惊癵发速也。
候癵法
夫癵小儿之恶病也。或有不及求医而致困也。然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审察其精神。而采其候也。
手白肉鱼际脉黑者是癵候。鱼际赤者热。脉青大者寒。脉青细者为平也。 鼻口乾燥。大小便不利是癵候。 耳后完骨上。有络盛。卧不静是癵候。青脉刺之。令血出也。 鼻口青。时小惊。是癵候。 目闭青。时小惊。是癵候。 身热。头常汗出。是癵候。 身热。吐唞而喘。是癵候。 身热。目直视。是癵候。 喜欠。目上视。是癵候。 身热。目视不精。是癵候。 目瞳子卒大。异于常。是癵候。 卧惕惕然而惊。手足振摇。是癵候。 意气下而妄怒。是癵候。 咽乳不利。是癵候。 身热。小便难。是癵候。 吐痢不止。厥痛时起。是癵候。弄舌摇头。是癵候。 小儿发逆上。啼笑。面暗色不变。是癵候。
以上诸候二十余条。皆癵之初也。见其候。便爪其阳脉。所应灸爪之皆重手。令儿骤动之。足经脉亦依方与汤。直视。瞳子动。腹满肠鸣下血。身热口噤。不得乳。反张颈项强。汗出发热。为卧不寤。手足掣痵。喜惊。凡八条。癵之极者也。如有此。非复汤药所能救。便当时灸之。
若病家如发。便来请师。师可诊候所解。为发作次序治之。以其节度首尾取瘥也。病家已经无次序。不能制病。病则变异其本候。后师便不知其前症虚实。直后证作治。亦不得瘥也。要应精问察之。为前师所配。依取其前踪迹。以为治乃无逆耳。前师处汤本应数剂。乃瘥而病家服一两剂未效。便谓不验矣。以后更问他师。不寻前人为治。寒温次序而更为治。而不次前师治则弊也。或前以下之。后须平和疗以接之。而瘥也。或前人未下之。或不去者。或前治寒温失度。后人调治是为治败病。皆须邀射。然后免耳。不依次第。及不审察。必重弊也。钱氏云。广亲太尉七岁。潮热数日。欲愈。钱谓其父三大王日。七使潮热将安。八使预防惊搐。王怒曰。但使七使愈。勿言八使病。钱曰八使过来日午间即无苦也。次日午前果作急搐。召钱治之。三日而愈。预见目直视而腮赤。必肝心俱热。更坐石枕子。乃欲冷。此热甚也。肌膏素肥盛。脉又急促。故必惊搐。所言午时者。自寅至午。皆心肝所用事时。治之泻心肝补肾自安矣。东都王氏子吐泻。请医用药下之。至虚变慢惊。其候睡露睛手足瘈痵。而身冷。钱曰。此慢惊也。与栝蒌汤其子胃气实。即目开而身温。王疑其子不大小便。令诸医以药利之。医留八正散等数服。不利而身复冷。令钱氏利小便。钱曰不当利小便。利之必身冷。一二日已身冷矣。因抱出。钱曰不能食而胃中虚。若利大小便则死久则脾肾俱虚。当身冷面目闭。幸胎气实而难衰也。钱用益黄散。使君子丸。四服令微饮食。至日午果能食。所以然者。谓利大小便。脾胃虚寒。当补脾。不可别攻也。后又不语。医作失音治之。钱曰。既失音问开目而能饮食。又牙不噤。而口不紧也。诸医不能晓。钱以地黄补肾。所以然者。用清药利小便。致脾肾俱虚。今脾已实肾尚虚。故补肾必安治也。半月而能言。一月而痊也。
吐虚者慢惊风。泻虚者慢脾风。吐泻虚者曰阴癵。壮热搐曰阳癵。慢惊风眼偏喜开。慢脾风眼偏喜闭。阴癵眼半开半闭。阳癵半鲜半青。急惊风十生一死。慢惊风千死一生。
风癵者。因将养失度。血气不和。或厚衣汗出。腠理开舒。风邪所入。之者曰风癵。其病在肝。肝主风。验其证。目青面红发搐是也。驱风膏、大青膏、琥珀散。镇惊药。有热。四顺饮退后。与利惊丸下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