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四 膈噎门
普济方卷二百四 膈噎门 总论
夫膈者。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短气。名曰忧膈。中脘实满。噫辄醋心。饮食不消。大便不利。名曰思膈。一名恚膈。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则胁急。恶闻食臭。名曰食膈。一名气膈。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四肢倦重。身常发热。胸痹引背。不能多食。名曰喜膈。一名热膈。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下若雷鸣。绕脐痛。不能食。名曰怒膈。一名寒膈。此皆五情失度。动气伤神。致阴阳不和。结于胸膈之间。病在膻中之下。故名五膈。圣惠方云。夫五膈症者。谓忧膈。恚膈。气膈。寒膈。热膈也。忧膈之为病。胸中气结。烦闷。津液不通。饮食不消。羸瘦。全无力气。恚膈之为病。心下实满。噫辄醋心。饮食不消。心下痞涩。积结在于胃中。大小便不利。气膈之为病。胸胁逆满。咽塞不通。噫闻食气。寒膈之为病。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膈冷。腹若雷鸣。食不生肌。热膈之为病。脏有热气。五心中热。口烂生疮。胸烦。四肢重。唇口乾燥。身体。头面。手足或热。腰背疼痛。胸痹引背。水谷不消。不能多食。羸瘦少气力。此是五膈形证也。经云。三阳脉结谓之膈。言忧恚寒热。动气伤神。而气之与神。并为阳也。伤动阳气。致阴阳不和。而脏腑生病。结于胸膈之间。故称为膈气。众方说。五膈亦有不同。但阳动之由有五。故云五膈气也。
五噎者。即气噎。忧噎。劳噎。思噎。食噎。虽五种不同。皆以气为主。所谓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背苦痛。忧噎者。遇天阴。手足厥冷。不能自温。劳噎者。气上冲膈。胁下胀满。胸中填塞。腹背疼痛。思噎者。心悸善忘。目视目□巟目□巟。食噎者。食无多少。觉胸中闷塞。疼痛不得喘息。此由喜怒不常。忧思过度。恐虑无时。郁而生涎。与气相搏。升而不降。逆害饮食。与五膈同。但此在咽嗌。故名五噎。素问云。三阳脉结谓之膈。盖气之与神。并为阳也。逸则气神安。劳则气神耗。倘或寒温失宜。饮食乖戾。七情伤感。气神俱扰。使阳气先结。阴气后乱。阴阳不和。脏腑生病。结于胸膈。则成五膈。留于咽嗌。则成五噎。五膈者。忧恚寒热气也。五噎者。忧思劳食气也。其为病也。令人胸膈痞闷。呕逆噎塞。妨碍饮食。胸痛彻背。或胁下支满。或心悸善忘。咽噎气不能舒。治疗之法。调顺阴阳。化痰下气。阴阳平匀。气顺痰下。膈噎之疾。无由作矣。又有下虚。气上塞膈。令人心下坚满。痞积胸中若痹。缓急如刺。不得俯仰。名曰胸痞。噎病不在外。不在内。不属冷。不属热。不是实。不是虚。所以药难取效。此病缘忧思恚怒。动气伤神。积于内气。动则诸证悉见。静则疾候稍平。治之不得疾之所在。视之不知色之所因。听之不知音之所发。故针灸服药皆难效。此乃奇异之病也。
方
嘉禾散一名谷神嘉禾散出德生堂 治中满下虚。五膈五噎。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肋胁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逆。口苦吞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痿黄。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受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痿。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常服蓄神养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为度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缩砂去皮各一两 白术炒二两 大腹皮微炒黄 陈皮去白各三分 白豆蔻微炒去皮 桑皮微炒各半两 槟榔 五味子微炒 青皮去瓤 薏苡仁 神黡微炒 石斛细锉酒浸微炒 藿香叶 沉香 随风子如无拣实诃子亦可 杜仲 木香 谷芽微炒 半夏汤洗七次生姜一分切作片子与半夏同捣爁作饼炙黄一两 丁香 甘草各一两半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肥枣三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及疗四时伤寒。能调治阴阳。使无变动。克日得安。如疗五噎。入乾柿一枚。同煎七分。服见效。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三寸。枣五枚。同煎。妇人亦可服。一方无木香。
沉香开膈散出仁斋直指方 治五膈五噎。痞满呕吐。心腹痛刺。两胁肋胀。
沉香 京三棱 蓬莪术 白豆蔻仁 人参 缩砂仁 丁皮 荜澄茄 草菓仁 益智仁 丁香 川白姜各半两 木香 白茯苓 香附炒 藿香叶青皮 半夏黡 陈皮各一两 甘草炒一两一分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一盏。食前服。
沉香散出永类钤方 治五膈五噎。胸中久寒。诸气结聚。呕逆噎塞。饮食不化。结气不消。常服宽气通噎。宽中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