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肾脏门
普济方卷三十三 肾脏门 肾虚漏浊遗精附论
素问云。夫肾精者。身之本也。盖五脏六腑皆有精。肾为都会。关司之所。听命于心。人能法道清净。精气内持。火来坎户。水到离宫。阴平阳秘。精元密固矣。若夫思虑不节。嗜欲过度。使水火不交。精元失守。由是为赤浊白浊之患焉。赤浊者。是心虚有热也。常因思虑而得之。白浊者。肾虚有寒也。过于嗜欲而得之。其状凝而如油。光彩不定。小便溺浊。稠如膏糊。皆嗜欲思虑之所致耳。各分受病之由。施以治法。坎离既济。阴阳协和。然后火不上炎而神自清。水不下渗而精自固。安有赤浊白浊之患哉。虽然。思虑过度。不特伤心。亦能病脾。脾土虚而肾不足。故土邪克水。亦令人便下浑浊。史载之云。夏则土燥而水浊。冬则土坚而水清。医常峻补。则疾愈甚。若以中和之药疗之。水火既济土自坚。其精固矣。遗精白浊二证。脉息多涩。医经曰。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天癸者。精之本也。肾脏不足。皆由不善卫生。喜怒多劳。忧愁思虑。嗜欲过度。起居不常。遂致心火炎上而不熄。肾水散浸而无归。上下不得交养。心肾受病。令人遗精白浊。肾受病者。亦令人遗精白浊。皆心肾不交。关键不密之故耳。肾病者当禁固之。心病者当安甯之。更有少壮之人。情动于中。所愿不得。意淫于外。一门内有是证者。大要于治之法。不宜秘固。秘固则愈甚。惟当以后方猪苓丸主之。盖半夏有利猪苓导气使通之也。但虚损精滑之人。却不宜服。无因而出者曰尿。因闻见而出者曰精。心不足而肾热者曰赤浊。心不足而肾冷者。为白浊。阴不升。阳不降。是以有清浊不分。又有脾精不禁。小便漏浊淋沥不止。手足腰背酸痛。用苍术等剂。使脾精生于阴也。邪客于阴。神不守舍。故心有所感梦而后泄也。其候有少年气盛。鳏旷多时。强制情欲。不自觉知。此泄如瓶之满而溢者也。人或有之。是为无病。勿药可矣。心家气虚。不能主宰。或心受热。阳气不收。此泄如瓶之侧而出者也。人多有之。其病犹轻。令和平之剂补之。脏腑精弱。其元久亏。心不摄念。肾不摄精。此泄如瓶之破而漏者也。人或有之。其病最重。须当大补阳。或谓梦泄尤甚于房劳。此世习闻其说者也。又有神气消磨。异性横生。风邪乘虚。致干其正。往往与妖魅交媾。是尤甚也。宜用法药互取之。
方
韭子丸出千金方 治房室过度。精洩自出不禁。腰背不得屈伸。食不生肌。两脚苦弱。此药治之。
韭子一升 甘草一两 桂心半两 紫石英半两 当归二两 禹余粮一两 远志一两 山茱萸一两 天雄一两 紫菀半两 薯蓣半两 细辛一两 茯苓一两 僵蚕半两 菖蒲半两 人参一两 杜仲一两 白术二两 乾姜二两 芎?二两 附子 石斛各一两 大枣五十个 牛膝一两 乾漆半两 天门冬一两半 茯苓一两 黄耆一两 菟丝子一两 乾地黄二两 蛇床子半两 右为细末。入牛髓令白蜜枣膏合捣三五千杵。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每服十五丸。日再服。可加至二十丸。
玉锁九真丹出危氏方 治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旋有遗泄。小便经岁白浊。或淡赤。或如膏。或梦寐精泄。甚则身体拘倦。骨节酸疼。饮食不进。面色黧黑。容枯肌瘦。唇乾舌燥。虚烦温汗。举动力乏。多服效。
白龙骨半斤 磁石醋淬七次 朱砂各一两 牡蛎煅一两 紫稍花一两半 家韭子 菟丝子各二两 鹿茸酒浸炙 白茯苓一两 川巴戟一两 官桂一两 肉苁蓉酒浸 桑螵蛸酒浸 当归各二两 木香不见火 远志甘草水煮取肉 苍术各一两 茴香炒 吴茱萸炒 川楝子炒 桑寄生各半两 沉香半两 绵黄耆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盐汤下。
棘刺丸 治虚劳诸气不足。梦泄失精。(方见小便淋秘门小便利多类)
(案原方:棘刺。石龙芮。巴戟天各二两。厚朴。麦门冬去心。菟丝子。萆藌一方作草虽。萎蕤。柏子仁。乾地黄。小草。细心。杜仲。牛膝。苁蓉。石斛。桂心。防葵各一两。乌头半两。右为末。蜜和。更捣五六千杵。丸如梧桐子大。饮下十丸。日二。加至三十丸。以知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