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一 方脉总论 辨男女形生神毓论
尝读齐大夫褚氏遗书。首论受形。则曰男女之合。二情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入。阴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阴阳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兆。复其说。如经所谓男子为阳。得阴而生。先生右肾。为命之门。女子为阴。得阳而长。先生左肾。为命之门。命门者元精之所舍。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男女所以有别者。亦由阴阳先后所本有异也。欲知阴阳所本之异者。于肾取焉可也。
男子始生。居命门于右肾。属乎阳而应日。主三魂。降精赤而镇丹元。丹元者。精舍也。上赤下黑。左青右白。中央黄运其中。三阳之正气。太一之真精。名曰弱水。内有元龟。所以呼吸元气。运行百脉。为三焦之原。而应于卫也。卫为阳。行于膏。故男子命门取乎右肾。至于左肾。属乎阴而应月。主七魄。降精黑、而镇金关。此盖阳以阴为本。必禀生而在右者也。
乃若女子所生。则居命门于左肾。属乎阴而应月。主七魄。降精黑而镇元宫。元宫者胞胎所系也。上黑下赤。左白右青。中央黄运其中。三阴之正气。太一之真精。名曰原泉。内有螣蛇。所以呼吸元气。运行百脉。为三焦之原。而应于荣也。荣为阴。行于脉。故女子命门在乎左肾。至于右肾。则属乎阳而应日。主三魂。降精赤而镇玉关。此盖阴以阳为本。必禀生而在左者也。
按藏教、父母及子有相感业。神乃入胎。依地水火风。众缘和合。渐得生长。一七日如藕根。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鞋袜。四七日、如温石。五七日有风触胎。名曰摄提。两臂两胫及头五种相现。六七日有风名旋转。两手两脚四相现。七七日及八七日。手足十指二十四相现。九七日眼耳鼻口及下二穴大小便处九种相现。十七日有风名普门。吹令坚实。及生五脏。十一七日上下气通。十二七日大小肠生。十三七日渐知饥渴。饮食滋味皆从脐入。十四七日身前身后左右二边。各生二百五十条脉。十五七日又生二十条脉。一身之中。共有八百吸气之脉。至是皆具。十六七日有风名甘露。为安置两眼。通诸出入息气。十七七日有风名毛拂。能令眼耳鼻口咽喉胸臆。一切合入之处。皆得通滑。十八七日有风名无垢。能令六根清净。十九七日眼耳鼻舌四根成就。得三种报。曰身曰命曰意。二十七日有风名坚。二脚二手二十指节。乃至一身二百大骨。及诸小骨。一切皆生。二十一七日有风名生起。能令生肉。二十二七日有风名浮流。能令生血。二十三七日生皮。二十四七日皮肤光恍。二十五七日血肉滋润。二十六七日发毛爪甲。皆与脉通。二十七七日发毛爪甲。悉皆生就。母所饮食。行住坐卧。儿皆辛苦。二十八七日生屋园池河等八想。二十九七日各随其业。或黧或白。三十七日黧白相现。三十一七日至三十四七日渐得增长。三十五七日肢体具足。三十六七日不乐住腹。三十七七日生不净具秽黑暗三想。三十八七日有风名蓝花。能令长舒两臂。转身向下。次有一风名趋下。能令头下足上。以向生门。如是处胎始终。三十有八七日。于胞胎中。自然生十一种风。开通整合。使之筋脉肌骨。机关孔窍。皆得流通。然后得成为人。然则父母生育。功侔造化。其为恩也。岂曰小哉。
又以道书言之。玉清之气。生人上一。是为泥丸。上清之气。生人中一。是为绛宫。太清之气。生人下一。是为丹田。玄元始合为九气。生人九户。二十四气。生人二十四体。三百六十神生人三百六十骨节。八十一分神。生人八十一关节。东方七宿属阳明。生人三魂。西方七宿属阴精。生人七魄。南方七宿属丹元。生人天气。北方七宿属北极。生人玄津。无量妙一结为子户。天中王气上为脑精。每一月即有一天之气下添。如是一月。郁单无量天真胞命黄演之气下添。乃至第九月。无想无结无爱天岳府命元。自是气不添。夫九气既添。又有六甲之神。相为保卫而全成之。夫所谓六甲神者。甲子水神。为之调畅血脉。润泽三焦。甲戌土神。为之调理肌肉。使不偏枯。甲申金神。为之紧固爪齿。养育真牙。甲午火神。为之和悦五脏。混合百神。甲辰风神。为之保固胎息。呼吸阴阳。甲寅木神。为之濯炼筋骨。通贯百骸。信知妇人妊娠。谓之六甲者。岂有他哉。五脏六腑。筋骨髓脑。皮肤血脉。精藏水藏。二万八千。形彰一万二千。精光三万六千。出入八万四千毛窍。莫不各有其神主之。然则人生天地中。岂可不凝神守真。而保其天之所以与我者哉。予以释老之言。并前贤遗论。辑而书之。非臆说也。
男女动静说
尝观清净经云。天清地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又读周子太极图曰。阳动阴静。动极复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则知清浊者。天地之位。动静者。男女之机也。男子为阳。阳主动。动中有静。女子为阴。阴主静。静中有动。是以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至七七则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丈夫二八肾气盛。精气溢泻。阴阳和。故有子。至八八则齿发去。以此知男女阴阳之质不同。天癸精血之形亦异。阴静血满。月溢则行。静极复动也。阳动气合。时泄而止。动极复静也。
四大奥论
尝历览诸家方论。探求医之妙理。复读佛书。见经中多引医为喻。有云医善巧方。普救一切人。则知医之心。即佛之心也。诊疗之际。可不明其所以乎。盖人之生。寓形宇内。假合四大以为身。四大者何。地、水、火、风也。其生也。由此而成。其死也。由此而灭。从本不实故也。人之生死。既系乎此。则为医者。正当明死生之理。以究其疾痛之源可也。夫发毛爪齿。皮肉筋骨。脑髓面色。皆属乎地。若地大不和。则发焦毛拔。爪枯齿槁。皮缓肉脱。筋急骨痿。髓竭脑转。面垢色败。此病之源于地大者也。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属乎水。若水大不和。则多唾鼽涕。脓溃血溢。津液不收。涎沫流出。痰壅泪盈。精走气泄。大小不净。盈流于外。此病之源于水大者也。至于暖气则归火。动转则归风。若火大不和。为烦为热。为焦渴。为痈疡。为狂走。为癃闭。若风大不和。则偏枯。随为四肢瘫痪。为口眼?斜。为筋脉挛急。为痒为痛。为痹为□□裙。火大风大。病故不同。四者和合。则一身安荣。有一不和。皆能为病。况于离散者乎。矧乎四大之身。人所均有。而不自觉。知医之神师。亦秘而不示于人。惟佛书则言之详矣。盖佛为大医王。了达生死。故能洞明此理。予因得以经中所说。一贯乎医。后之来者。毋以予言为迂。如以予言为迂。是亦以佛氏为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