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帝问曰∶春夏之疗已闻良验。秋三月以何方药。对曰∶宜以补肾茯苓丸。疗男子肾虚冷。五脏内伤。风冷所苦。令人身体湿痒。足行失顾。不自觉省。或食饮失味。目视ktkt。
身针或流涎退场门。或梦寤精便自出。或尿血尿有淋沥。阴下痒湿。心惊动悸。少腹偏急。四肢酸疼。气息嘘吸。身体浮肿。气逆胸胁。医不能识。妄加余疗。方用如下。
茯苓(三两)防风(二两)桂心(二两)白术(二两)细辛(二两)山茱萸(二两)薯蓣(二两)泽泻(二两)两)芍药(二两)丹参(二两)黄(二两)玄参(二两)人参(二两)苦参(二两)上二十二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食前服五丸。临时以酒饮下之。忌酢物生葱桃李雀肉生菜猪肉芜荑等。
又黄帝问曰∶春夏秋皆有良方。冬三月复以何方治之。对曰∶宜以kt命茯苓丸。疗男子下引腰脊。表里对。足胫短气。口气力。倍茯苓(二两)白术(二两)泽泻(二两)牡蒙(二两)桂心(二两)牡蛎(二两熬)牡荆子(二两)薯蓣(二两)附子(二两)干姜(二两)茱萸(二两)甘草(二两炙)天门冬(二两上二十味捣筛。以蜜和丸如梧桐子。先食服五丸。酒饮皆得。忌海藻菘菜鲤鱼生葱猪肉酢等物。
又黄帝问曰∶四时之药。具已闻之。此药四时通服得不。对曰∶有四时之散。名茯苓散。不避寒暑。但能久服。长生延年。老而更壮。方用如下。
茯苓钟乳(研)云母粉石斛菖蒲柏子仁菟丝子续断杜仲天门冬(去心)牛膝五味子泽泻远志(去心)甘菊花蛇床子薯蓣山茱萸天雄(炮)石苇(去毛)干上二十二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再。二十日知。三十日病悉愈。百日以上体气康强。长服。八十九十老公还如童子。忌酢物羊肉饧鲤鱼猪肉芜荑等。
高阳负曰∶凡经方神仙所造。服之疗病。具已论讫。如是所拟。说从开辟以来。无病不治。无生不救也。(并出古今录验二十五卷中)
[卷第十七] 五劳六极七伤方一十首
病源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神不脾劳阴湿六极者。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曰血极。令人无颜曰骨极饮食不者。一小便苦血目暗肺伤发落男子浮寸薄养此之放两肘头向外。肘膊腰气散尽势大闷。始起来去七通。去肘臂之劳。又云∶两足跟相对坐上。两足趾相向外扒。两膝头柱席两向外扒使急始长舒两手。两向取势。一一皆急三七。
去五取势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