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下法之轻、重、缓、急,总以见证为主,详列于后。
急下证:舌干,舌卷,舌短,舌生芒刺,舌黑,齿燥,鼻如烟煤,胸腹满痛,狂,昏沉,发热汗多,身冷,呃逆。
当下证:舌黄,谵语,善忘,多言,协热利,头胀痛,烦,躁。
缓下证:舌淡黄苔,微渴,大便闭,小便黄赤,潮热,齿燥。
以上诸证,缓下者不下,则必渐重而为当下证。当下者缓下,则必加重而为急下证。急下者失下,则虽下之多不通,而致结热自下逆上,胀满直至心下,又逆上通过膈膜,有至胸满如石,咽喉锯响,目直视反白,或睛盲、瞳散,耳聋,九窍不通,虽有神丹,莫之能救矣。外更有蓄血、蓄水诸下法,前已散见诸条,兹再详列,以便翻阅。
蓄水证:小便不利,大便微利。
蓄血证:小便自利,大便黑。他若蓄水,蓄血在胸胁,不当下者,此不赘。
卷之四
清法
时疫为热证,未有不当清者也。其在表宜汗,使热从汗泄,汗法亦清法也;在里宜下,使热从下泄,下法亦清法也。若在表已得汗而热不退,在里已下而热不解,或本来有热无结,则惟以寒凉直折以清其热而已,故清法可济汗、下之不逮,三者之用,可合而亦可分。时疫当清者十之六、七,则清法不可不细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