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子恩礼诏熙宁二年十一月甲戌
自我祖宗惇叙邦族。大则疏封于爵土。次则通籍于闺台。并留京师。参奉朝请。然而世绪寖远。皇枝益蕃。属有亲疎。则恩有隆杀。才有贤否。则禄有重轻。今而一贯于周行。是亦奚分于流别。虽敦睦之道诚广。而德施之义未周。故廷臣数言。宰相继请。谓宜定正。限以等夷。朕惟亲戚之间。经史有训。汉唐之世。典故具存。或以九族辨尊卑。或以五宗纪远近。或听推恩而分子弟。或许自试而效才能。或宗子之贤。得从科举。或诸王之女。自主婚姻。尽前世之所行。顾当今之未备。况我朝制作。动法先王。岂宗室等衰。乃无定著。因俾群公之合议。将为一代之通规。载览奏封。具陈条目。以谓祖宗昭穆。是宜世世之封。王公子孙。抑有亲亲之杀。若乃服属之既竭。洎于才艺之并优。在随器以甄扬。使当官而勉懋。至于任子之令。通婚之仪。凡曰有司之常。一用外官之法。佥言既允。朕意何疑。告以将来。用颁明命。宜依中书枢密院所奏施行。
赐濮邸诸父加恩诏元丰七年二月庚辰
朕自嘉祐中从先皇帝入居储宫。离濮邸已二十余年。今日缘奠故伯宗辅。因得趋谒濮安懿王祠堂。顾瞻诸伯叔父。所存者无几。皆齿发衰迟。仪形非往日之比。深用恻然。其议加恩诸父。
六房择最年长与官御笔大观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上皇之孙。于属虽远。亲亲之义。族有戚疎。恩有厚薄。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闻上皇之孙、未有官者。六房余三十人。至或贫乏不能自存。为之恻然。已降指挥。置敦宗院。可令疾速措置闻奏。其六房内、各择最长、年二十以上。与三班奉职二人。一房及六人以上者加一人。仍并添差监当差遣。
贬责
责允言诏大中祥符三年四月辛亥
皇侄、左屯卫将军允言。罔遵教导。尝冒宪章。虽坐左迁。曾无悛革。家庭之内。惨虐屡闻。尊属之间。侵凌斯甚。及兹按劾。备见尤违。在于公朝。合从吏议。尚念素婴心疾。特屈简书。止降秩于春坊。俾省躬于私第。可责授太子左卫率府副率。绝其朝谒。
莒国夫人和氏不得入内诏景祐元年八月甲戌